压焊:是在加压条件下,使两工件在固态下实现原子间结合,又称固态焊接。常用的压焊工艺是电阻对焊,当电流通过两工件的连接端时,该处因电阻很大而温度上升,当加热至塑性状态时,在轴向压力作用下连接成为一体。
各种压焊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在焊接过程中施加压力而不加填充材料。多数压焊方法如扩散焊、高频焊、冷压焊等都没有熔化过程,因而没有像熔焊那样的容易导致合金元素烧损,和有害元素侵
零基础学焊工
压焊:是在加压条件下,使两工件在固态下实现原子间结合,又称固态焊接。常用的压焊工艺是电阻对焊,当电流通过两工件的连接端时,该处因电阻很大而温度上升,当加热至塑性状态时,在轴向压力作用下连接成为一体。
各种压焊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在焊接过程中施加压力而不加填充材料。多数压焊方法如扩散焊、高频焊、冷压焊等都没有熔化过程,因而没有像熔焊那样的容易导致合金元素烧损,和有害元素侵入焊缝的问题,从而简化了焊接过程,也改善了焊接卫生条件。同时由于加热温度比熔焊低、加热时间短,因而热影响区小。许多难以用熔化焊焊接的材料,往往可以用压焊焊成与母材同等强度的接头。
钎焊:是使用比工件熔点低的金属材料作钎料,将工件和钎料加热到高于钎料熔点、工件熔点的温度,利用液态钎料润湿工件,填充接口间隙并与工件实现原子间的相互扩散,从而实现焊接的方法。
焊接时形成的连接两个被连接体的接缝称为焊缝。焊缝的两侧在焊接时会受到焊接热作用,而发生组织和性能变化,这一区域被称为热影响区。焊接时因工件材料焊接材料、焊接电流等不同,焊后在焊缝和热影响区可能产生过热、脆化、淬硬或软化现象,也使焊件性能下降,恶化焊接性。这就需要调整焊接条件,焊前对焊件接口处预热、焊时保温和焊后热处理可以改善焊件的焊接质量。
下向焊施工要求:
(1)焊接工艺评定及焊工考试。焊接工艺评定应按照《油气管道焊接工艺评定办法》(SY 4052—92)执行.焊接工艺评定应包括对缺陷修补的要求;下向焊焊工考试应按照《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BG 236)第六条规定进行培训和考试心J.
(2)焊前准备。管道下向焊施焊前,应根据焊接工艺评定制定下向焊接及缺陷修补工艺规程;管道施焊前,应将坡两侧各50 mm表面上的油污、浮锈、水分、泥沙、气割后的熔渣、氧化皮等杂物,以及坡口内侧机加工等毛刺清除干净,使坡口及两侧各大于10 mm范围内外表面露出金属光泽;当管子在沟外焊接时,管口处的作业空间不应小于500 mm;在管沟内焊接时,工作坑尺寸应能保证焊工操作顺利和施工安 全。
(3)焊接施工工艺及要求。管道组对宜选用内对口器,在撤离内对口器前须焊完全部根焊道.若采用外对口器时,撤离外对口器前根焊道须焊完50%,根焊道每段长度应近似相等,且均匀分布;施焊时,管子应保持平稳,不得受到震动和冲击;焊机地线连接应牢固,禁止地线与管材间发生电弧,管材表面;施焊时严禁在坡口外管材表面上引弧;根焊道须熔透,背面成型应良好;根焊道焊完后,应尽快进行热焊接,根焊道与热焊道焊接间隔时间不宜超过5 min;施焊时更换焊条应迅速,应在熔池未冷前换完焊条,并再行引弧;全位置下向焊接应遵循薄层多遍焊道的原则,层间须仔细清除熔渣和飞溅物,外观检查合格后方可焊下一层焊道;每相邻两层焊道更换焊条时,接头不得重叠,应错开20 mm~30 mm;每根焊条引弧后应一次焊完;每层焊道应连续焊完,中间不应中断;要保证焊道层间温度要求,每道焊El应连续焊完.
芜湖市华安职业培训学校教您什么是躺焊:
这是一种将焊条静止地放置在焊道上进行焊接的焊条电弧焊。焊接时,电弧在焊条长度方向上行走,不断将躺在焊道上的焊条熔化。这种方法是20世纪30年代由奥地利Elin公司的George Hafergut开发的,因此被称为Elin-Hafergut焊(美国号为2269369)。这种方法也是一种自动化方法,因为电弧引燃起来后,就不需要焊工进行操作。这种方法可用于0.03~0.12in(0.8~3mm)厚工件的I形坡口对接焊、0.03~0.120in(0.8~3mm)厚工件的搭接角焊缝以及板厚在3/16in(5mm)以上的角焊缝。通常采用E6024及E7028焊条。
进行躺焊时,工件的放置应保证焊缝位于平焊位置。将焊条放置在焊道上,并利用固定条将焊条固定。通过将焊条引弧端与工件短路来引燃电弧,电弧长度取决于药皮厚度、电弧沿着焊条行走时,焊条不断熔化并在其下面形成熔敷金属。一旦电弧引燃,焊接过程就自动进行。焊条的长度可达39in(1000mm),焊条钢芯直径有5mm、6mm、7mmm和8mm等几种规格。既可采用直流电弧也可采用交流电弧,由于交流电弧的磁偏吹较小,因此优先选用交流电弧。焊缝质量与手工电弧焊相当。一名焊工可同时焊接多道躺焊焊缝。但这种方法目前已很少使用。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