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管双向抗震支架优势有哪些呢
一、轻松驾驭各种场景
单管双向抗震支架产品适合用于住宅、商场、酒店、办公楼、厂房、地铁车站等消防管道、电气桥架、消防排烟管道、抗震支撑系统使用,还有配件的零售,而且材料表面均为电镀锌处理或热浸锌材质,可以轻松驾驭各种场景的使用,环境抗力较强使用寿命更久。
二、伸缩结设计更便捷
小编通过单管双向抗震支吊架厂家了解到它采用进
纵向抗震支吊架
单管双向抗震支架优势有哪些呢
一、轻松驾驭各种场景
单管双向抗震支架产品适合用于住宅、商场、酒店、办公楼、厂房、地铁车站等消防管道、电气桥架、消防排烟管道、抗震支撑系统使用,还有配件的零售,而且材料表面均为电镀锌处理或热浸锌材质,可以轻松驾驭各种场景的使用,环境抗力较强使用寿命更久。
二、伸缩结设计更便捷
小编通过单管双向抗震支吊架厂家了解到它采用进口加厚的冷轧钢厚度,源于用料为客户提供可靠保障,而且它采用伸缩结设计使得伸缩更加方便,在完成之后可以使用扳手拧紧固定,极大提高了人工效率,所以让整体的施工费用大幅降低,也成为了同行业中产品价位低、安装价格低等高质产品。
三、使用安全
据悉单管双向抗震支架加粗配件螺丝直径高,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性,之后可形成固若金汤的效果。由于各部位用料十足,加厚加粗设计承重能力大大提升,使用更加安全,而且单管双向抗震支吊架在使用过程中极难出现折断或者倾倒等情况的发生,有效的规避了一系列风险性问题,让使用场所更加安全。
在不同的机电管道类别中抗震支架设计
1、给水、热水及消防管道刚性连接管道时,抗震支吊架*大间距为侧向12.0m,纵向24.0m。柔性连接金属管道,非金属管道及复合管道时,抗震支吊架*大间距为侧向6.0m,纵向12.0m。
1)8度及8度以下地区的多层建筑可按现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规定的材质选用;
2)高层建筑及9度地区建筑的干管、立管应采用铜管、不锈钢管、金属复合管等强度高且具有较好延性的管道,连接方式可采用管件连接或焊接;
2、燃气、热力管道抗震支吊架*大间距为侧向6.0m,纵向12.0m。
1)管道宜采用直埋敷设或管沟敷设,9度地区宜采用管沟敷设;
2)管道应避免敷设在高坎、深坑、崩塌、滑坡地段;
3)应结合防止热水管道的伸缩变形采取抗震防变形措施;
4)保温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柔性。
3、通风及排烟管道为刚性材质时,抗震支吊架*大间距为侧向9.0m,纵向18.0m。
1)对于比较复杂的民用建筑,在设计阶段,各工种(暖通、给水排水,供电照明与建筑)首先应协商好空间分隔,定出每种管道的标高范围。
2)解决各种通风管道相碰及协调的原则,一般为:“小管让大管,有压让无压”。
3)施工前应设备总管的工程师,将各工种的管线,单线画在一张平面图上。
4)为了减少投资,节省空间,降低层高,有些敷设无坡度要求的管道,可以穿梁敷设(如自来水管道,消防喷洒干管等)。
4、电缆桥架为刚性材质时,抗震支吊架*大间距为侧向12.0m,纵向24.0m。
1)刚性连接的水平管道,两个相邻的抗震支吊架间允许纵向偏移值:电线套管不得超过*大侧向支吊架间距的1/16,电缆梯架、电缆托盘和电缆槽盒不得超过其宽度的两倍。
2)可根据现场还环境及技术要求选用托盘式、槽式、梯级式、玻璃防腐阻燃电缆桥架或钢质普通型桥架。在容易积灰和其它需遮盖的环境或户外场所宜加盖板。
管廊抗震支架在抗震规划方面的要求有哪些?
1、以下设备及管道应选用抗震支吊架:重力大于1.8KN的空调机组风机。矩形截面面积大于等于0.38m2和圆形直径大于等于0.7m的风道。防排烟风管、事故通风风管及相关设备。需要设防的室内给水、热水以及消防管道大于或等于DN65的水平管道。8度、9度区域的高层建筑的给水、排水立管直线长度大于50m时,宜选用抗震措施,直线长度大于100m时,应采取抗震措施。内径不小于60mm的电气配管及重力不小于150N/m的电缆梯架、电缆槽盒、母线槽。2、抗震支吊架应和结构主体牢靠衔接依据项目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力为首要荷载,由锚固件、加固吊杆、抗震衔接构件及抗震斜撑组成。3、组成抗震支吊架的一切构件应选用成品构件,衔接紧固件的结构应便于安装。4、管道抗震支吊架不该限制管线热胀冷缩发生的位移,其设置和规划应满足相关规范规定。5、一切抗震支吊架应和结构主体牢靠衔接,当管道穿越建筑沉降缝时应考虑不均匀沉降的影响。6、新建工程刚性原料电缆梯架、电缆托盘和电缆槽盒的抗震支吊架侧向距离为12m,纵向距离为24m。7、新建工程非金属原料电缆梯架、电缆托盘和电缆槽盒的抗震支吊架侧向距离为6m,纵向距离为12m。8、新建工程刚性管道侧向抗震支撑规划距离12米,纵向抗震支撑规划距离24米;柔性管道上述参数折半;改建、扩建工程管道上述参数折半。9、新建工程刚性矩形风管侧向抗震支撑规划距离9米,纵向抗震支撑规划距离18米;柔性风管上述参数折半;改建、扩建工程管道上述参数折半。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