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基于滇池流域29条入湖河流2009年7~8月丰水期着生藻类和底栖动物调查数据与2009年逐月水质监测数据,通过运用因子分析、典型对应分析和等级聚类分析,来探讨入湖河流水生生物群落结构与水质污染因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以期为流域综合管理提供基础,结果表明,滇池流域入湖河流在水生生物调查期间共检出着生藻类5门18科24属,以硅藻门的舟型藻属(Navicula)为优势属,底栖动物3门
污水厂治理装置公司
本文基于滇池流域29条入湖河流2009年7~8月丰水期着生藻类和底栖动物调查数据与2009年逐月水质监测数据,通过运用因子分析、典型对应分析和等级聚类分析,来探讨入湖河流水生生物群落结构与水质污染因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以期为流域综合管理提供基础,结果表明,滇池流域入湖河流在水生生物调查期间共检出着生藻类5门18科24属,以硅藻门的舟型藻属(Navicula)为优势属,底栖动物3门7科8属,以环节动物门的水丝蚓属(Limnodrilus)为优势属;
(1)污染程度随径流量而变化,在排污量相同的情况下,河流径流量大、稀释比例大,污染程度就轻。河流径流量随时间而变化,因此,河流污染程度也随时间而变化;(2)污染扩散快,河水是流动的,某河段遭受污染会迅速扩散到下游河段;(3)污染影响大,污染水质通过人畜饮用、灌溉农作物和食物链的作用,终危害人类;(4)污染易控制,河水交替快,自净能力强,河水范围相对小而集中,只要治理保护措施得当,污染的河流可以很快复原。
混合过程是污染物在河流中迁移转化的物理过程之一 [2] 。这类物理过程还包括凝聚、吸附、沉淀、再悬浮,传热、挥发等。而混合过程是的“自净作用努,它使污染物在水体中得到分散和稀释,从而降低了水体中污染物质的浓度。一般说来,污染物进入河流后,混合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竖向阶段、横向阶段和区域阶段(横断面上开始充分混合以后的区域)。这三个阶段的混合过程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尤其是阶段,它涉及到质量交换、热量交换、浮力作用、动量交换等多穷面的因素。在浮力为中性,且非射流排放情况下,一般不必单独讨论。对于那些比降小,流速小、水深不大的中小河流以及平原水网区船只过往极为频繁的水上通道河流,划分这三个阶段就更加困难,甚至可以说实际上是没有可能了。

灰水用自然净化系统处理,黑水以及人畜粪便经厌氧沼气池处理,不但可以降低污水的排放量、复杂程度和处理费用,而且对发展农村清洁新能源,保护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污水处理站的作用是对生产、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是保护环境的重要设施。工业发达的污水处理站已经很普遍,而我国村镇的污水处理站很少,但今后会逐渐多起来。要使这些污水处理站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靠严格的排放制度、组织和管理体制来保证。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