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bipv组件出货目标5GW
5月16日,扬明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表示,公司今年约有8-9GW电池产能产能,由于整个PERC市场的产能比较富裕,今年没有扩产电池的计划;公司目前有内部组件产能3.5GW和外协2GW,今年年初投的2.5GW项目下半年若顺利投产后,预计今年下半年会有6-7GW的内部产能;预计明年会根据技术路线和装备成熟情况择机做N型TOPC
bipv光伏发电
2022年bipv组件出货目标5GW
5月16日,扬明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表示,公司今年约有8-9GW电池产能产能,由于整个PERC市场的产能比较富裕,今年没有扩产电池的计划;公司目前有内部组件产能3.5GW和外协2GW,今年年初投的2.5GW项目下半年若顺利投产后,预计今年下半年会有6-7GW的内部产能;预计明年会根据技术路线和装备成熟情况择机做N型TOPCon和P-IBC的产能扩张;2022年组件出货目标5GW,其中争取欧洲市场出货大约4GW,日韩等其他和国内出货量约1GW。
针对公司各产业二季度盈利情况能否维持一季度水平的问题,扬明表示,磁材产业一季度盈利有所下降,预计二季度会有所好转;光伏产业预计二季度能延续一季度的盈利水平。锂电现阶段盈利尚可,若后续材料价格下降或波动大的话盈利会有所影响,具体请关注公司后续的定期报告。据悉,自2020年起光伏产业的收入已赶超磁性材料,成为该公司的大收入来源;2021年公司光伏产业收入约65亿,占营业收入比重为51.6%,盈利超3亿元,占公司净利润的30%多;2022年Q1占收入的比重超60%,盈利比重提升至约50%,后续随着光伏产业的新项目产能释放,其占公司收入和盈利比重还会进一步提升。
BIPV蓄势待发,千亿市场难下咽?
从政策层面来看,“十四五”期间有可能迎来更深层的爆发,从市场端来看,产品与服务路径逐渐清晰。
不过BIPV在范围内都处于起步阶段,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安装规模约1GW,在新增光伏装机规模中只有1%的席位。
多家机构预测,预计“十四五”末,国内BIPV市场规模或达千亿,然而千亿市场的到来,仍需多方努力。围绕BIPV上下游相关的企业,蠢蠢欲动,蓄势待发,不过挑战与机遇并存,千亿市场如何吃进嘴里仍需科学规划和理性发展。
BIPV的春天来了?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建筑行业全过程碳排放总量占碳排放比重的一半,其中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以及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均有减排空间。
过去一年,相较于体量大、依赖性强的制造业,灵活、阻力更小的建筑减碳受到广泛关注。
双碳目标摆在眼前,绿色建筑已成大势。早在两年前,多部委就曾引发相关通知,要求到2022年,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
事实上,光伏发电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集中式电站一般位于边缘地区,具有稳定的太阳能资源。而分布式发电站则围绕城市、商区和农村,就近发电和并网,这看起来更容易,但整个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
BIPV实际上是了双碳目标的密码,一方面通过光伏发电产品进行发电,另一方面利用其建材属性对传统屋顶加以改装,如此一来,工厂、公共建筑以及商用楼宇甚至每家每户的墙面,都能承载这一变化。其中,“整县推进”成为其中受关注的话题。
去年,能源局正式启动分布式整县推进工作,引发各路企业入场;自去年9月公布试点名单以来,陆续进入招标阶段,公开数据显示,今年3月,“整县推进”迎来采购招标高潮,累计采购规模达300GW。
政策推动下,2021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超过集中式,光伏新星崛起。
BIPV关注:光伏幕墙是未来增速较快的细分方向
光伏屋顶和光伏幕墙是光伏建筑一体化两大细分方向,其中,光伏屋顶是当下的主流形式,未来光伏幕墙渗透率有望提升。
光伏屋顶是具有承重隔热防水功能、并叠加电池板形成的屋顶,并能有效提供工业厂房用电需求的绿色建筑类型。光伏幕墙则是将幕墙(比如石材幕墙、玻璃幕墙)和光伏发电功能相结合的幕墙,相较于屋顶,建筑幕墙表面积更大,能有效提高发电量。更适用于高楼大厦安装光伏发电的需求。
光伏屋顶难以满足大城市高楼大厦的用电需求,完全实现建筑物碳中和,利用建筑物外墙安装光伏产生能源是必然选择,对光伏幕墙的需求也将更加刚性。
当前光伏幕墙渗透率不足10%,未来随着建筑对光伏发电需求的增加、碳中和对建筑减排的进一步要求,光伏幕墙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光伏屋顶是当前的主流,但随着用电需求的增加,光伏屋顶发电量或有限,表面积更大的光伏幕墙显然将更符合需求,从而迎来发展。薄膜类产品相比晶硅类产品在立面上效率减低,薄膜的弱光性能、丰富的色彩、灵活可调的透光度以及组件形式更能在立面幕墙上大显身手。
bipv多少钱一平方
扶持光伏发电项目操作办法》的通知,通知指出,专项资金主要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按项目实际产生电量(光伏电站按上网电量,分布式光伏按发电量)对项目投资主体给予奖励。同一个项目不得多头申报、重复享受同一层级财政资金。
项目基础奖励标准:
1、分布式光伏,0.1元/千瓦时(非学校类执行优惠电价的非居民用户)、0.15元/千瓦时(学校用户)。
2、光伏电站,0.15元/千瓦时。
奖励项目按照项目申请时间排序管理,超出年度预算总额的项目放入下一年度支持。
采用薄膜光伏、建材光伏、钙钛矿等新型光伏组件应用、彩钢瓦光伏一体化技术、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等光伏新型技术,以及道路隔音棚(架)光伏试点、市政设施光伏试点等“光伏+”融合发展项目,奖励标准参照各类项目的超水平奖励标准:学校分布式光伏项目0.18元/千瓦时、其他分布式光伏项目(执行居民电价的非居民用户)0.12元/千瓦时、全额上网光伏项目0.18元/千瓦时。
本操作办法自2022年2月23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