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3Q验证乱象
1.针对国内3Q认证叫法,实属非常不正确的称呼,正确的定义只是IOPQ;能够承诺提供3Q认证的公司,试问连定义都混淆的公司,如何执行3Q验证?
2.国内众多的检测公司、仪器经销商、甚至仪器维修公司承诺可以提供3Q文件,试问不知不懂GMP的人员,如何编制符合GMP的验证文件?
3.针对制药企业、医1疗器械企业,GMP明确规定执行计算机系统验证,
立式灭菌器3Q认证咨询机构
国内3Q验证乱象
1.针对国内3Q认证叫法,实属非常不正确的称呼,正确的定义只是IOPQ;能够承诺提供3Q认证的公司,试问连定义都混淆的公司,如何执行3Q验证?
2.国内众多的检测公司、仪器经销商、甚至仪器维修公司承诺可以提供3Q文件,试问不知不懂GMP的人员,如何编制符合GMP的验证文件?
3.针对制药企业、医1疗器械企业,GMP明确规定执行计算机系统验证,试问不知不懂GAMP5的人员,只执行温度类检测、空调类检测、其它物理性能等检测,这样的3Q验证如何符合GMP
4.根据设备/仪器复杂性不同,难道仅仅做3Q验证就足够?3Q验证执行的依据是什么?
5.盲目信赖国外的供应商:以为国外供应商提供一份英文的文件就符合的GMP?3Q文件价格昂贵不算,十几年前的验证版本如何符合2010版GMP?即便是新版本验证文件,国外的供应商是否熟悉现行GMP?是否懂得新版GMP验证要求?
性能认证
测量设备装船以后,要经过调试、联调、标校和对工作软件进行调试等工作。这时,该测量设备已基本具备对目标跟踪测量的条件,但还不能直接用来执行测控任务,还需要对其性能和精度进行检验。对船载测量设备的性能检验,通常在海上动态条件下进行。常用的方法是用携带合作目标(应答机、信标机、遥测信号源及发射机、激光反射体、光源、目标模拟器等)的飞机,在预定的航路上按一定的飞行工况飞行,被检验的测量设备以飞机为跟踪目标,事后通过对被检验设备跟踪参数的分析及测量元素的数据处理,评价其动态跟踪性能,这亦称性能校飞。船载设备的性能检验以检验无线电测量设备的上下信道、自跟踪特性、作用距离、船摇隔离度、工作状态和工作方式的切换以及工作的协调性、稳定性为主。对于用户来说,将验证者返回到Axicon的年度VCAS(验证者一致性和校准服务)有时是困难的。由于船载测量设备众多,目前虽然可以通过跟踪同步星、标定球和过境星等手段对部分性能做一些检测和调整,但这些手段只能作为飞机校飞的补充,可以缩短校飞时间,不能代替飞机校飞。因为这些手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动态性能的局限(有的目标相对测量设备角度变化慢)、空间合作目标的局限(有的设备无空间合作目标)。
仪器验证的可靠性指标的必要性
以往,不少军1工装备因为故障率高(即不可靠)导致部署后无法形成战斗力、高昂的维修保障成本、甚至在战场上掉链子。无论是世界发达还是我国,在军1工装备可靠性方面吃过不少这样的苦头。可靠性工程主要从上世纪50年代的开始,在德国、美国等军事发达的军1工行业中得到发展和广泛应用,并自上世纪90年代的开始被军1工界逐步引入,经过1990年至2005年间15年的努力得到推广应用,对我国军1工装备质量和大幅提升发挥了重大的作用。PQ验证PQ的确认主要是以空机运转或负载模拟药品,来确认仪器的整体性能是否正常,为什么要有这一个程序呢。当前,世界军事强国(包括我国)在装备研制过程中,均重点管控研发装备的可靠性水平是否达标,并严格要求无条件进行多层级、严格的可靠性指标的验证。
针对民用市场,少数高安行业对可靠性也十分重视,如民用航空、高铁、电网等。对很多行业而言,产品的可靠性问题不至于造成机毁人亡,但产品故障率高对企业和信誉的侵蚀是巨大的,对售后维修保障造成的压力是巨大的,也应该高度重视产品的可靠性。特别是高1端产品领域,可靠性差距是制造与国际1企业的=主要的一个差距,造成了连国内的大用户对制造信心都不足。如截止2016年我国超过90%的核磁、80的CT/放疗装备、70%工业机器人仍然依赖进口,而这些高1端产品我国都有大量的供应厂商甚至不乏。在不少高1端装备和产品领域,这种大量依赖进口的局面虽然逐步在扭转,但仍然比比皆是。旦霆科技作为的3Q验证公司及3Q认证机构在为客户提供验证服务时,会根据仪器、设备、系统的复杂性、验证耗时进行分类报价,不同的3Q认证费用可从3千元-几万元不等,具体报价可联系百思力销售顾问。由此可见,可靠性是我国工业产业特别是高1端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抓手。
因此,无论相关行业标准是否具有相关可靠性指标要求或其高低水平如何,鼓励研发单位特别是行业在新产品需求分析和论证过程中,应针对国内外主要竞争对手同类产品可靠性水平(通常以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来衡量)和用户对产品可靠性的期望或要求,提出具有竞争力和满足用户需求的可靠性指标要求,作为研发管控的一个重要指标,以提升产品上市后的竞争力和客户信任度。GMP提供了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药品生产必须符合GMP的要求,药量必须符合法定标准。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