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5月,将原桥北端改为石基,水泥铺面,铁护栏改为铁索护栏,在南端钢制桥架上铺设木板,并建轻便铁轨,将桥身延长到350米,仍为军1用码头。1901年10月7日,小港码头建成,运输物资均由小港码头承担,栈桥的运输功能也慢慢减弱。1904年大港一码头建成后,栈桥逐渐失去它作为码头的历史使命,开始向游人开放。1905年前后,商货运输移至青岛大港,栈桥遂成为船舶检疫、引水
浮筒码头
1901年5月,将原桥北端改为石基,水泥铺面,铁护栏改为铁索护栏,在南端钢制桥架上铺设木板,并建轻便铁轨,将桥身延长到350米,仍为军1用码头。1901年10月7日,小港码头建成,运输物资均由小港码头承担,栈桥的运输功能也慢慢减弱。1904年大港一码头建成后,栈桥逐渐失去它作为码头的历史使命,开始向游人开放。1905年前后,商货运输移至青岛大港,栈桥遂成为船舶检疫、引水码头。如北方中原地区,黄河流域,地势较为平坦,河流水域较少,人们运输物资多赖骡马大车或手推板车。
新成立后,人民1多次拨款对栈桥进行维修,1985年青岛市又对栈桥进行了大规模的全1面整修,将桥南端通透部分拆除重建,由34排桩改为16排桩,并新建眺望台1座,同时将桥入口处的6根挡车石柱拆除,两侧围青岛栈桥部分垮塌 以铁索护栏,12对欧式桥灯相峙而立,外铺花岗岩石台阶。1998年底至1999年6月,市再次拨款对栈桥进行了大规模整修,桥身按抗风浪50年一遇标准、回澜阁基础按百年一遇标准加固。1万平方米,它以一1流的环境,五星级的服务,被列为青岛餐饮特一级店。栈桥北段拆除重建,侧墙采用浆砌蘑菇石镶面,整个桥面用机刨花岗岩板铺装。此次维修既达到防风浪、防腐蚀,保持原有的风韵的要求,又与两侧护岸设施相匹配,增加了美观效果
经过数次重修和改建,现桥身长401.45米,其中引桥长236.1米,孔桥149.7米,回澜阁处三角形桥头长15.65米。如果采用斜拉桥和悬索桥,投资会大大提高,浮桥的优点是建设容易,投资少。栈桥南端的双层飞檐八角亭阁--'回澜阁',阁顶覆以黄色琉璃瓦,周围有24根圆形亭柱,阁占地151平方米,总建筑面340平方米,阁内为两层圆环形亭堂,有34级螺旋式阶梯,登楼远眺,前海景色尽收眼底,即为青岛十景之一'飞阁回澜'
回澜阁对面那座小岛是小青岛。小青岛位于胶州湾入海口北侧的青岛湾内,美景天成。小岛原名就叫青岛,这个小岛因为常年林木葱郁,对面有黄岛,彼黄此青而得名青岛,青岛市1929年建置,当时也是由这个小岛得名而来。绍兴三十年(1160年),提刑浮桥陈公与弟贺州同谋,枢密口公及僧文会助之,建石桥,长八十丈,翼以扶栏。其距离海岸720米,海拔仅为17.2米,面积也只有0.012平方公里。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的《灵山卫志》载:'小青岛在淮子口对岸,入海者必由之道'。因该岛形如古琴,水如弦,风吹波音铮铮如琴声,故又被人们称为'琴岛'。每逢夏季,海风吹拂,树木葱郁,有'琴岗翠滴'的美誉。1998年底至1999年6月,市再次拨款对栈桥进行了大规模整修,桥身按抗风浪50年一遇标准、回澜阁基础按百年一遇标准加固。岛上的'琴女'雕塑,也是青岛的象征之一。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