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模具故障处理及方法:
一、滚镀故处理:
1、镀不上镀层:
1)电流太小:
2)电流很大但镀不上镀层:绝缘损坏,钢槽带电消耗电能
3)添加剂过量镀不上,阴滞金属沉积速度.
2.电镀模具镀件发黑:
1).杂质引起:大量铁杂质引起镀液电阻过高,消耗一部分电流,出现低电流密度处发黑.增加电流镀层就会发亮.
2).
五金电镀
电镀模具故障处理及方法:
一、滚镀故处理:
1、镀不上镀层:
1)电流太小:
2)电流很大但镀不上镀层:绝缘损坏,钢槽带电消耗电能
3)添加剂过量镀不上,阴滞金属沉积速度.
2.电镀模具镀件发黑:
1).杂质引起:大量铁杂质引起镀液电阻过高,消耗一部分电流,出现低电流密度处发黑.增加电流镀层就会发亮.
2).电流过大,引起.故应先断电再出槽.在小电流下继续电镀,黑点可消除.
二、锌镉镀层长毛霜:
1.原因:镀层在高温,高湿,空气不流通下,与有机气体接触,易产生腐蚀,其产物就是这种白色粘状物,主要为锌镉的氧化物,碳酸盐,氢氧化物,以及有机脂肪酸盐.
2.对策:严格工艺程序,提高清洗工序的质量,加强烘干工序的温度和时间控制,加强油封工序的操作,电镀模具选择适当的包装材料,如聚,聚乙烯薄膜,或涂复如下成分的有机涂层:
(苯骈三氮唑 0.5%;酸清漆 95%; 环氧树脂 4.5%) 30%+(二 6份; 正 3份; 1 份)70%,混合后涂刷,浸涂均可.
三、化物镀锌故障:
1、一串零件的下部出现暗色条纹,电流大时,零件边角烧焦,镀层粗糙,凹处无锌层,电流小时,则零件无镀层或镀层很薄,槽液均镀能力和深镀能力差,无法进行生产.分析原因,可能是:.NaCN和NaOH的含量不变而锌离子含量相对增加; 2.NaCN含量偏低,引起Zn(CN)4(2-)络离子不稳定;3.NaOH含量过低以及严重杂质的影响时,均能引起槽液的均镀能力及深镀能力下降.
实际情况是:电镀模具用阳极板上不均匀分布着成块,成粒状的黑色物质,其原因是浇铸过程中产生的焦化的有机物及金属杂质(而该板已使用近一年).故直接过滤后调整好成分即可电镀。
电镀层检验:
1.外观检验:目视法,放大镜(4~10倍)
2.膜厚测试:X-RAY荧光膜厚仪.
3.密着实验:折弯法,胶带法或两者并用.
4.焊锡实验:沾锡法,一般95%以上沾锡面积均匀平滑即可.
5.水蒸气老化实验:测试是否变色或腐蚀斑点,及后续的可焊性.
6.抗变色实验:使用烤箱烘烤法,是否变色或者脱皮.
7.耐腐蚀实验:盐水喷雾实验,实验,实验,实验等
电镀时,镀层金属或其他不溶性材料做阳极,待镀的工件做阴极,镀层金属的阳离子在待镀工件表面被还原形成镀层。能增强金属的抗腐蚀性(镀层金属多采用耐腐蚀的金属)、增加硬度、防止磨耗、提高导电性、光滑性、耐热性和表面美观。利用粗化液的强酸性溶解ABS塑料种的B(丁二烯)成分,使零件表面形成微观粗糙的"燕尾状"小孔增加了电镀面与零件的接触面积,并且在零件表面一些-OH,-SOH>C=0=等极性亲水基团,使零件表面具有亲水性。

此工艺对工件的选定区域进行局部电镀。该过程通过受控的深度
电镀完成,其涉及以提供连续的电接触的方式固定该部件,并将待镀层的区域浸入限定的深度的电镀溶液。
选择性电镀是特殊应用的理想选择,通过减少板材所需的表面积,需要功能性电镀以实现性能和成本节省。
虽然这是一种用于电镀单个零件和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但它确实需要加工零件的加工和人工费用。部件尺寸和几何尺寸也有一些限制,可以防止某些部件被选择性地镀覆。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