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D除颤能量
传统推荐单相波除颤能量为200第二次和第三次除颤能量可仍是200J或者提高到360J。即使一种能量水平的除颤暂时失败,仍可能通过简单的重复,在下一次电除颤时获得成功。
临床上并不能因为除颤失败,就马上提高电除颤的能量。相同能量水平的重复除颤,能增加成功除颤的可能性。
这个问题并非能够一目了然,但可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予以阐明,假定一种波形在一次除颤时的成功率是8
AED卓尔电极片
AED除颤能量
传统推荐单相波除颤能量为200第二次和第三次除颤能量可仍是200J或者提高到360J。即使一种能量水平的除颤暂时失败,仍可能通过简单的重复,在下一次电除颤时获得成功。
临床上并不能因为除颤失败,就马上提高电除颤的能量。相同能量水平的重复除颤,能增加成功除颤的可能性。
这个问题并非能够一目了然,但可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予以阐明,假定一种波形在一次除颤时的成功率是80%,另20%不成功。对于100个人来说,除颤后,仍剩余20个室颤患者,第二次除颤后仍可能剩余4个室颤患者(20人中20%);第三次除颤后还剩1名室颤患者(4人中20%)。因此,这种一次除颤成功率为80%的波形,经过3次连续除颤后即可达到99%的除颤成功率,固定能量的除颤器本身就是一种单独干预的手段。
为提高校园应急救护能力,应配备校园急救设施设备,有条件的试点学校逐步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教育,培训教职员工及学生。
1发文:各类学校加快配置AED
早在今年5月7日,和红十字会总会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红十字会和门要积极推广在学校配备急救箱、AED等急救设备,推进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普及,加大教职员工救护培训力度。
急救知识、急救设施、急救培训
二、配备校园急救设施试点学校要参照有关学校卫生工作标准、校园急救设施设备配备标准等,结合学校规模、环境、地势、交通、建筑等实际情况,配备足用、实用、适用的校园急救设施设备。鼓励有条件的试点学校逐步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三、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各地要积极会同红十字会、急救中心等部门,重点培训试点学校校医、体育与健康课教师、班主任等教职员工,鼓励支持师生通过应急救护培训取得相关证书。对取得救护员证书的人员开展救护师资培训,培训合格的师资在军训期间等对学生进行防灾避险知识普及培训。
为什么要普及AED?
心脏病一直是大致死病因,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心脏骤停导致的)人数高达54.5万例,居首位,其中80%左右的心脏骤停由室颤引起,AED恰好就是目前针对室颤的方法之一。研究表明,在心脏骤停发生 1 分钟内行除颤,患者存活率可达90%,每延迟 1 分钟,生存率下降 7%~10%。心脏骤停 4 分钟后, 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所以能否在患者倒地后的前几分钟让其得到有效救治是决定患者能否生存的关键。短短几分钟的抢救窗口期,等待救护车往往是来不及的,这时旁观者能否时间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和使用AED除颤就显得至关重要。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