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装波纹涵管的管节拼装及连接
拼装波纹涵管的管节拼装及连接:
1.施工前准备:检查涵管底部平整度、标高及基础预见拱度的设置,确定涵管的位置、中心轴线、中点。
2.拼装底板:以中心轴线、中点为基准,张波纹板定位,以此为起点向两侧延伸,直至涵管进出口两端;第二张板叠在(搭接长度为50mm)张板上面,对正连接孔。螺栓由内向外插入螺孔,对面套上垫圈螺母,用套筒扳手预紧螺母。3
顶管价格
拼装波纹涵管的管节拼装及连接
拼装波纹
涵管的管节拼装及连接:
1.施工前准备:检查涵管底部平整度、标高及基础预见拱度的设置,确定涵管的位置、中心轴线、中点。
2.拼装底板:以中心轴线、中点为基准,张波纹板定位,以此为起点向两侧延伸,直至涵管进出口两端;第二张板叠在(搭接长度为50mm)张板上面,对正连接孔。螺栓由内向外插入螺孔,对面套上垫圈螺母,用套筒扳手预紧螺母。3.拼装环形圈由下向上顺次拼装:搭接部分上板覆盖下板,圆周向连接采用阶梯形,即上面二板块的连接叠缝与下面二块板的叠缝错位,连接叠缝错位,连接孔对正后,用螺栓由内向外插入螺孔,用套筒扳手预紧螺母。4.每米长度拼装成型后,要测定截面形状,达到标准再继续拼装,达不到标准应及时调整。圆周向拼装到环形圈合拢时,测定截面形状,采用定位拉杆固定,调整预紧螺栓,拼装波纹管。
5.涵管拼装全部完成后,用定扭汽动扳手,按扭力矩135.6~203.4N·m紧固所有螺栓,依次序,不得遗漏,紧固后底螺栓用红漆标示。所有螺栓(包括纵向和环向接缝)应在回填之前拧紧,保证波纹的重叠部分紧密地嵌套在一起。
6.为保证达到螺栓扭力矩的要求值,在回填之前随机抽取结构上纵向接缝上2%的螺栓,用定扭扳手进行抽检试验。如果有任一螺栓扭力矩值范围达不到规定值,则应抽检纵向和环向接缝所有螺栓的5%。如果上述抽检试验均满足要求,则认为安装是合格的。否则应重新复核,以确定测到的扭力矩值是否满足要求。
7.外圈搭接处螺栓拧紧并符合要求后,为防止波形钢板板缝和螺栓孔处渗水,在钢板连接处和螺栓孔处采用密封材料密封,以防波纹板连接处渗水。
8.安装完毕后,在管内外均匀涂刷两道沥青,沥青可为热沥青或乳化沥青,沥青图层的总厚度应小于1mm。
涵管施工浇筑成型的施工工艺
涵管施工浇筑成型的施工工艺
1、钢筋制形与绑扎
根据涵管内外环筋的曲率制成环形样板,利用样板进行环筋的制形。绑扎时,先在管座预埋筋和弧形面上画出几组环形和纵向筋的位置,根据画出的位置进行绑扎。这几组钢筋作为其它钢筋的控制筋并固定好。其它钢筋以控制筋为基准进行绑扎。短钢筋以固定其间距与保护层。
2、模板设计与施工
模板分内模与外模,模板间添加海绵条防止漏浆。内模板固定在由管座孤形面上预埋筋支撑的环形钢珩架上,外模板通过对拉卡片固定在内模板上,并由卡片控制内外模板间距为35cm。外模板的外侧每隔2m设1道环行拉筋对模板进行加固。4节涵管共制作2套模板,交替使用。
3、混凝土施工
(2)混凝土拌和
拌合时做到车车过称,计量准确;拌合时间不少于3min,坍落度控制在6cm左右,大于7cm的料坚决不允许入仓。拌合用水温60℃为宜。
(3)混凝土下料
涵管浇筑时采用搭设施工平台人工铁锨入仓。下料时设专人指挥,统一调度,做到均衡下料,分层平起,避免下料集中现象。
(4)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棒,由两侧下料口对称进行振捣(涵管底部配合人工用榔头敲打)。严格执行振捣责任制,每个下料口由1名振捣工对下料口两侧3.5m范围内负责,对于两下料口中间结合部(0.5m)范围内则由2人共同负责。根据拆模后的质量情况进行奖惩。
(5)混凝土养护
冬季施工需采取保温保湿措施,混凝土养护采取外用草袋与塑料薄膜包裹,同生炉火的养护方式。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3 施工质量与试验结果
(1)涵管内外表面光滑,无蜂窝麻面和漏浆现象。
钢波纹
涵管的应用及常用规格加工带有坡口的钢波纹管涵 定制带有斜口的钢波纹涵管钢波纹涵管特性,工程用钢制波纹涵管厂家 基础处理钢波纹涵管涵洞施工前准备相关材料,人员及设备进场,并做好施工时期的安全防护工作,对路基边坡进行围网保护,防止石块等物体下滑伤人。基础处理:可回填砂砾或砌筑片石砼,对基底进行平整,换填30-50cm厚的砂砾材料,密实度达到90%以上,选择适当的流水纵坡3%左右,定出每道涵的中线和边线。钢波纹涵管施工时,采用分段施工的方法,预先在原拱涵基底用角钢并排两根,长度根据涵长确定,作涵管推进时的滑轨,波纹涵管管径根据工程需要可有不同的规格,整装管管径为0.5m-2.5m,每节长度3.06米,采用内(外)法兰螺栓连接,拼装管管径为3m-8m,板与板搭接高强螺栓紧固。钢制波纹涵管洞外侧主要为土壤腐蚀,主要为土壤腐蚀,内侧主要为水腐蚀和大气腐蚀,重点进可以土壤腐蚀与水腐蚀防护。对腐蚀环境条件进可以充分了解,包括: (1)化学因素:介质的成分(包括杂质)、pH值、含氧量、可可以发生的化学反应等。 (2)物理因素:介质的温度、流速、受热及散热条件、受力类型及大小等。特别要注意高温、低温、高压、真空、冲击载荷、交变应力等环境条件。 (3)在防腐蚀结构设计中,还要考虑结构及部件的形状以及相互间的组合等是否符合防腐蚀,特别是防止各各类型局部腐蚀的要求。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