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酸是以动,植物油(棉油,豆油,菜籽油,花生油,混合油)为原料,经过水解,蒸馏,冷冻,分离所得到的液体部分再经蒸馏而得到的工业油酸。
质量标准:执行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ZBY43004-89
化 学 式:CH3(CH2)7CH==CH(CH2)7COOH
物化性质:常温下为浅黄色透明油状液体,熔点13.4度,比重0
大豆油酸供应商
油酸是以动,植物油(棉油,豆油,菜籽油,花生油,混合油)为原料,经过水解,蒸馏,冷冻,分离所得到的液体部分再经蒸馏而得到的工业油酸。
质量标准:执行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ZBY43004-89
化 学 式:CH3(CH2)7CH==CH(CH2)7COOH
物化性质:常温下为浅黄色透明油状液体,熔点13.4度,比重0.8905,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醇,等,具有有机羧酸的一般化学性质及不饱和双键的化学特性。
主要指标:酸值 190-203mg/g
皂化值 190-205mg/g
碘值 80-140g/100g
凝固点 Y-8,Y-10,Y-16
水份 <0.5%
色泽 <400
主要用途:广泛用于塑料增塑剂,合成纤维,尼龙,合成洗涤剂,洗涤皂,油漆,油墨,蜡纸,复写纸, 圆珠笔油,脱模剂,环氧树脂,二聚酸,矿业浮选,造纸行业,石油行业,乳化剂S-80,生物柴油等的原料。
主要包装:180kg/桶,塑料桶包装。
纯油酸为无色油状液体,有动物油或植物油气味,久置空气中颜色逐渐变深,工业品为黄色到红色油状液体,有猪油气味。
纯油酸熔点13.4℃ [1] ,沸点350-360℃,相对密度0.8935(20/4℃),蒸汽压:52 mm Hg ( 37 °C),折射率 1.4585-1.4605, 闪点189℃。,与强氧化剂、铝不兼容。
上游原料:蓖麻油、大豆油、硫酸、硫酸镁、 氯化钠、山梨醇、、脂肪酸、 植物油、棕榈油
下游产品:二聚酸、三聚酸、单酸、油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油酸酯、 油酸乙酯、油酸月桂醇酯、油漆、各色醇酸调合漆、氨基烘干清漆、聚酯亚光清漆、洗涤剂808、高温匀染剂BOF、匀染剂GS、油酸聚氧乙烯酯。 [2]
易溶于乙醇、 、等 中,不溶于 水。。遇碱易 皂化,凝固后生成白色柔软 固体。 在高热下极易氧化、聚合或分解。无毒。
现在市面上售卖的植物油酸种类也是非常的多,但是其实我们在选购的时候会发现产品的价格可以说是天差地别,有的非常大的量价格就是非常低的,但是有的即使只是很小的一瓶价格也是很高的,这是因为产品的质量分别是不同的,而在这当中产品的透明度也是质量当中的一个标准,所以我们在生产结束之后都是需要对透明队进行检测的。
进行检测的大体流程就是在使用的是时候将需要检测的油酸注入到比色管里面,然后在标准的温度对试油的透明程度进行检测。所以我们在进行检测的时候首先需要准备好检测使用的工具,需要使用内径在15毫米左右的比色管。还有温度计也是需要准备好的,选择在化学实验当中常见的那一种温度计就可以。
接下来就是正式的测量操作了,我们在进行测量的时候首先需要将适量的油酸滴入到比色管当中,保持温度在20-25摄氏度范围之内,如果温度不够的话可以将植物油酸使用隔水加热的方法进行适当的加热,然后放置在光线比较好的位置进行透光观察。在观察的时候如果发现油样呈现比较均匀的状态,并且在油酸当中没有发现很多的杂质或悬浮物等,而且看起来是比较澄澈的的,那么这样的透明度就是比较好的试。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讲过三种在目前的生产植物油酸的制备当中比较常见的几种方法,分别是精馏法、结晶压滤法还有冷冻压榨法,这三种生产方式各有个的优势,也可以分别应用在不同的领域单重,但是其实还有目前不太常用的生产方式,下面我们来看看吧。
1、表面活性剂法,又称为乳化分离法。这种方法是根据脂肪酸不同的熔点,可以在一定的情况下呈现固、液两种状态,从而可以让不同物相的混合脂肪酸均匀的分散在有表面活性剂还有电解质的水溶液中,这样就会形成多分散的体系,然后因为体系里面各物相密度分别都是不同的,所以可以使用离心机分离出重相和轻相,这样就会制得粗油酸,然后继续使用分子蒸馏法制得高纯度的。不过因为这种方法的废水多分离纯度比较低,所以现在基本没有使用这种方法生产的。
2、法是利用脂肪酸在中的溶解度分别是不同和而且凝固点之间也是有差异的特性进行分离操作。一般来说脂肪酸在当中的溶解度会随着碳链长度的增加而逐渐的减小,当然也是会随着双键数的增加而有所增加的,而且这种溶解度的差异随着温度降低会更加的明显。所以在改变脂肪酸溶液的冷却温度和溶剂比的时候,就可以制得不同的植物油酸。使用这种方法生产的分离效果好,而且产率高、设备简单,但使用的溶剂的剂量是非常大的,而且这些溶剂的价格也都是比较昂贵的,而且使用量还很大等,这些都会提高生产成本,总体和其他的方式相比,性价比非常的低,所以现在也是比较少的使用这种方法生产了。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