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建筑物放样的精度,建筑物竣工时的定位误差是由施工误差和测量放样误差所引起的。由于各种建筑物或同一建筑物中各不同的建筑部分,对放样精度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应考虑到施工现场条件与施工程序和方法,分析这些建筑物是否必须直接从控制点进行放样,对于某些建筑元素,虽然它们之间相对位置精度要求很高,但在放样时,可以利用它们之间的几何联系直接进行。地籍控制网的建立方法与工程控制
沉降观测
确定建筑物放样的精度,建筑物竣工时的定位误差是由施工误差和测量放样误差所引起的。由于各种建筑物或同一建筑物中各不同的建筑部分,对放样精度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应考虑到施工现场条件与施工程序和方法,分析这些建筑物是否必须直接从控制点进行放样,对于某些建筑元素,虽然它们之间相对位置精度要求很高,但在放样时,可以利用它们之间的几何联系直接进行。地籍控制网的建立方法与工程控制网的相同,可采用常规地面测量方法、卫星定位方法以及卫星和地面测量技术的综合方法。
因此工程测量工作前,制定必要的合理的精度,是关系到该工程建设中周期长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控制点测量测量是指在进行测量作业之前,在要进行测量的区域范围内,布设一系列的点来完成对整个区域的测量作业。
平面控制点测量:在选点时,首先调查收集测区已有的地形图和控制点测量的成果资料,一般是现在中比例尺(1:10000-1:1000000)的地形图上进行控制网设计。根据测区内现有的控制点测量或测区附近其他工程部建立的可资利用的控制点测量,确定与其联测的方案及控制网点位置。在布网方案初步确定后,可对控制网进行精度估算,必要时对初定控制点测量作调整。然后到野外去勘探、核对、修改和落实点位。如需测定起始边,起始边的位置应优先考虑。地籍控制测量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到低级布设的原则,可分为基本控制测量和加密控制测量。如果测区没有以前的地形资料,则需详细勘察现场,根据已知控制点测量的分布、地形条件及测图和施工需要等具体情况,合理的拟定导线点的位置,并建立标志。
地形测量包括控制测量和碎部测量。控制测量是测定一定数量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为地形测图的依据。碎部测量是测绘地物地形的作业。地物特征点、地形特征点统称为碎部点。
控制测量是测定一定数量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为地形测图的依据。平板仪测图的控制测量通常分首级控制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碎部测量是测绘地物地形的作业。地物特征点、地形特征点统称为碎部点。例如,普通水准测量要求前后视距相等,以清除地球曲率、大气折光、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等项误差,但在基坑监测中,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前后视距可能根本无法相等。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常用极坐标法测定,碎部点的高程通常用视距测量法测定。
沉降观测标责任主体,当建设施工中沉降观测标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 )施测单位未作统-规定,部分地区是施工单位监测,费用由施工方自理;部分地区是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测量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或在施工合同中另行明确。
2 )项目施工者对沉降观测标的认识程度不够。认为施工单位只要按照设计、相关规范、标准施工,能满足安全、功能和质量要求即可,沉降多少,与己无关。
3 )沉降观测标记录主观臆造、弄虚作假,不能真实反映房屋沉降变形情况。施工单位为保证工程竣工后顺利交付,提供均匀的沉降观测标资料,即使建筑物出现不均匀沉降而引起某些构件裂缝,也以其资料搪塞;或施工单位因自身原因而造成构件裂缝、质量不合格而编造不均匀沉降观测标资料,将质量问题归咎于地基沉降不均。(5)侧向位移的初始值应取基坑降水之前,连续3次测量无明显差异之读数的平均值。
4 )沉降观测标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测量仪器设备精度不一,未按规定进行定期校核与检验;沉降观测标基准点设置不符合要求;沉降观测标观测时间、周期,内业计算平差不符合要求。
5 )房屋竣工交付使用后,未按要求进行继续监测,连续性不够。
6 )监控力度不一 。在实行施工阶段监理的工程,竣工前控制较完备,竣工后较缺乏;未实施监理的项目工程,监控机制更是缺失。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