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区位优势突出,立体交通网络完善,分拨物流发展前途广阔。我省地处中部核心区域,承东启西,陆路交通发达,航空运输成长,是距离天津、青岛和连云港等港口近的省份之一,具有发展物流产业的区位交通优势,有望发展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中心。铁路主通道有“三纵三横”贯穿河南,铁路通车里程近4000公里,郑州至西安、石家庄至武汉铁路客运专线等项目建成后,郑州将成为唯,
到江苏物流公司
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区位优势突出,立体交通网络完善,分拨物流发展前途广阔。我省地处中部核心区域,承东启西,陆路交通发达,航空运输成长,是距离天津、青岛和连云港等港口近的省份之一,具有发展物流产业的区位交通优势,有望发展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中心。铁路主通道有“三纵三横”贯穿河南,铁路通车里程近4000公里,郑州至西安、石家庄至武汉铁路客运专线等项目建成后,郑州将成为唯,一的“双十字”铁路中心;现有公路通车总里程2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841公里,居首位,实现了全部省辖市和90%以上的县(市)通达高速公路;郑州国际机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客货吞吐量增长,已被确定为八大区域枢纽机场之一;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运输方式有机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具有发展公铁海多式联运的天然优势。从地域分布看,物流需求、物流资源和物流服务向物流发展条件优越的大城市集中,大型物流企业以大城市为中心发展多式联运,区域分拨和本地配送变得更加便捷,物流服务效率大幅提高。
我省发展物流业面临的挑战
一是发展观念相对落后,外部环境有待优化。发展观念滞后是制约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省处于内陆地区,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对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到位,一些地方存在重生产、轻流通的现象,没有将发展现代物流业摆上重要位置。对现代物流业的内涵把握不准,往往简单理解为传统的交通运输模式,推动新兴物流业态发展不力。物流业体制机制改革滞后,存在着条块分割和行业垄断,尚未形成统一、规范、高效的物流大市场。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运输方式有机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具有发展公铁海多式联运的天然优势。支持物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尚不健全,已有的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部门协调联动不够,未能形成合力。
二是产业和消费结构不尽合理,制约现代物流业发展。生产物流是物流业发展的重要领域,但在我省产业结构中,能源原材料产业比重偏大,制造业发展相对滞后,生产物流以传统低端的大宗生产资料的运输、仓储为主,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流通加工、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信息咨询等物流服务,尤其是为制造业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的市场规模有限、服务能力不足。我省消费市场广阔,但传统市场比重偏大,商品交易和物流配送方式落后,新兴消费模式发展不足,制约了现代化的分拨、配送、包装、电子商务等消费物流发展。到2015年,郑州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450亿,占生产总值的7%。
我国中西部地区需要建立现代物流中心
未来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将明显快于东部沿海地区。初步预测,从现在到202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年均GDP增长率将达到8%~9%,高于华东、华南和华北地区的6%;中西部地区货运量年均增长率将达5%以上,高于东部地区的3%~4%;中西部地区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率将达12%~13%,高于东部地区4%~6%。传统储运企业在搞好运输、仓储、装卸等传统业务基础上,积极参与工商企业原材料与零配件采购、生产、储运、配送和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
未来我国经济和物流集中区域
目前,我国的物流中心大多位于东部沿海地区,随着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区域经济的统筹推进,我国经济重心将逐步西移,未来国际物流中心也将随着经济发展格局变化向中西部迁徙。根据物流中心的形成条件和发展趋势,郑州、武汉、重庆、西安有望成为未来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国际物流中心。科学统筹规划,以郑州国际物流园区、航空港物流园区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物流通道网络,合理布局城市配送功能区,推动郑州物流业集聚发展。
国际食品冷链物流发展趋势
随着制冷工艺技术的进步和人们饮食结构的调整,冷链物流已在发达得到广泛应用。美国、日本等发达的冷链流通率(冷链物流各环节实行全程低温控制的商品流通量占需要冷链服务商品总量的比率)达到85%,东欧达到50%左右。物流业发展将大幅提高物流运行效率,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对扩大市场需求,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制造业、商贸业调整升级和增强整个产业竞争力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国际冷链物流发展主要呈现以下趋势:
1、冷链物流向一体化、系统化发展。为满足用户不断提高的物流服务需求,国外冷链物流企业已经完成由单环节的低温运输、仓储向一体化冷链物流企业的转型,通过构建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综合冷链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采购、运输、仓储、管理、信息和流通加工等一体化物流服务。引导郑花路、二里岗、货栈街、南阳寨等物流企业与设施逐步“退城进区”,促进集聚发展,缓解城区交通压力。
2、冷链物流由企业自营向社会第三方转型。从原来供应商或销售商单独建立冷链物流中心,逐步转变为由独立投资者建立社会化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中心,实施共同配送、集约化经营,降低了物流费用,提高了社会化程度,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3、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据国际冷藏库协会公布的数据,美、日两国冷库总量占到世界冷库总量的近40%。美国冷链物流运营强企业冷库容量占到美国的63.4%,仅美国冷库公司(AmeriCold)自有的冷库总量就与我国冷库总量相当。
4、冷链物流的现代化程度较高。目前发达冷链物流企业广泛应用仓库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定位和全程温度监控、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普遍实行(冷)柜车(头)分离,建设新型节能冷库,使冷链物流运行质量与效率实现了大幅提高,产品安全得到了强有力的保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区位优势突出,立体交通网络完善,分拨物流发展前途广阔。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