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类建筑物
(1)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5次/a,且小于或等于0.25次/a的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2)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15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20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
类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1.应
防雷接地工程报价
第三类建筑物
(1)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5次/a,且小于或等于0.25次/a的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2)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15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20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
类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1.应装设独立接闪杆或架空接闪线或网。架空闪网的网格尺寸不应大于5m×5m或6m×4m。
2.排放危险气体、蒸汽或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等的管口外的空间应处于接闪器的保护范围。
接地分为三种:
功能性接地:电气系统或设备因运行需要的接地。
保护性接地:为防止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因绝缘损坏带点危及人、畜安全和设备安全,以及设置相应保护系统需要,而将电气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或其他金属结构接地。
重复接地:为增强接地保护系统接地的作用和效果,并提高其可靠性,在其接地线的另一处或多处再作接地。
1、接地装置
(1)自然接地网格利用结构梁两根(梁内外两边面筋)螺纹主筋≥φ16;当<φ16时,应采用四根结构螺纹钢筋替代;纵横形成防雷接地水平自然接地体网格;接地网主筋接头和网格交叉部位宜采用φ10的欧姆弯圆钢搭接跨接;搭接方式、搭接长度和焊接质量符合设计与验收规范;接地网格线路及引下线连接采用油漆标识;标记长度宜为50mm,间距1.5~3米,布置均匀;便于自检(查漏)、互检、专检与隐蔽前验收。
(2)自然接地桩基利用结构桩基内两根螺纹主筋≥φ16作为防雷接地垂直自然接地体。土建破桩后利用φ10圆钢引上至水平接地网格连接或利用结构基础平台钢筋网跨接搭接至水平接地网格,引上位置做好油漆标识,标记长度宜为50mm;便于自检(查漏)、互检、专检与隐蔽前验收。
根据《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单位年度报告管理办法》规定和通知要求,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单位应从取得的次年起,每月4月1日至6月30日通过防雷减灾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填报年度报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组织对其上传的年度报告进行抽查。
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后,将有力提升防雷业务的规范化、集约化和信息化水平,推动防雷安全监管向智能化、化转变,更好地发挥防雷减灾在保障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的积极作用。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