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分享下中厚板的生产流程。
中厚板的生产流程通常为配合控制轧制,采用低温出炉的加热制度,可节省燃料消耗。轧制工艺分三个阶段:
1、成形轧制,消除板坯表面的影响和提高宽度控制的精度,沿板坯长度方向或斜向进行1~4道轧制。把坯料轧至所要求的厚度。
2、展宽轧制,这是中厚板不同于其他种类板材轧制的重要工序。为达到轧制成品规格所要求的宽度,板坯
福州开平板型号
今天给大家分享下中厚板的生产流程。
中厚板的生产流程通常为配合控制轧制,采用低温出炉的加热制度,可节省燃料消耗。轧制工艺分三个阶段:
1、成形轧制,消除板坯表面的影响和提高宽度控制的精度,沿板坯长度方向或斜向进行1~4道轧制。把坯料轧至所要求的厚度。
2、展宽轧制,这是中厚板不同于其他种类板材轧制的重要工序。为达到轧制成品规格所要求的宽度,板坯转90°、沿板宽方向轧制。
3、精轧,展宽轧制后再转90°,转回原坯料长度方向,轧制到成品板厚度。妥善制定中厚板轧制工艺能提高轧机的生产能力、钢板的质量和成材率。要确保钢板的平直度,除采取各种保证板形的措施外,对厚度40mm以下的钢板每块均需经过热矫直,对不平直的板进行冷矫直。为冷剪切成品板,钢板要冷至150以下,冷却要均匀,冷却速度应适宜;自从采用滚切式剪机剪切后,基本上解决了剪弯缺陷问题;调整剪刃间隙可以大大提高钢板剪切断面的质量。根据钢板质量要求,用超声波进行不同深度的探伤,对焊管用板的四个板边要进行探伤。热处理时除了保证板的机械性能外,还要保证板形良好。抛丸涂层法多用于生产造船和桥梁用板,抛丸去除氧化铁皮后,再涂层防锈,涂层后应快干。钢板表面尺寸形状的检查主要靠人工进行,打印标记工序已实现机械化,并可由计算机控制操作。
冷轧打滑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轧制过程中出现的打滑现象,即带材和轧辊之间发生的相对滑动,其实质是带钢的变形区完全由前滑区或后滑区所取代。发生打滑现象轻则影响带钢的表面质量和产量,重则引起断带堆钢事故,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往往简单的以前滑值或者中性角的大小作为判断打滑出现概率的依据,认为前滑值或者中性角越小,越容易出现打滑现象。其实,这是极不科学的。例如,对冷连轧机而言,末架的中性角、前滑的应该远小于前几个机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该机架容易发生打滑。
(1)轧制速度
随着轧制速度的增加,润滑油膜的厚度增加,摩擦系数减小,打滑发生的概率加大,轧制过程变得不稳定。但是由于现代轧制生产中,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实现高速轧制已经成为各生产线所追求的目标,因此在防治打滑时不应该以牺牲速度作为代价。
(2)润滑制度
包括润滑液的品种、浓度、温等,它们通过粘度的变化来影响润滑油膜的厚度。对于冷连轧机而言,润滑制度的选择起着关键的作用,是防治打滑的主攻方向之一。通过分析可以知道,随着润滑液粘度的增加,润滑油膜的厚度增加,摩擦系数减小,而且,随着浓度的提高和温度的降低,润滑液粘度增加。这样,针对冷连轧机容易发生打滑的机架( 通常是倒数第二架 ),可以通过适当降低润滑液的浓度以及提高润滑液温度来防治打滑。
(3)张力制度
随着后张力的增大,变形区润滑层厚度增加,因此对于易打滑机架,可以通过适当降低后张力来防治打滑。
(4)轧辊粗糙度
轧辊粗糙度主要影响摩擦系数,随着轧辊粗糙度的减小,摩擦系数也减小,打滑容易发生。一般说来,轧辊的粗糙度与轧制吨位密切相关,及时换辊有利于防治打滑。
中厚板
中厚板是指厚度4.5-25.0mm的钢板,厚度25.0-100.0mm的称为厚板,厚度超过100.0mm的为特厚板。中厚板主要应用于建筑工程、机械制造、容器制造、造船、桥梁建造等。还可以用来制造各种容器、炉壳、炉板、桥梁及汽车静钢钢板、低合金钢钢板、造船钢板、锅炉钢板、压力容器钢板、花纹钢板、汽车大梁钢板、拖拉机某些零件及焊接构件等。通中厚板用途:广泛用来制造各种容器、炉壳、炉板、桥梁及汽车静钢钢板、低合金钢钢板、桥梁用钢板、造般钢板、锅炉钢板、压力容器钢板、花纹钢板、汽车大梁钢板、拖拉机某些零件及焊接构件具体应用。

中厚板理论:
厚度虽小,但横向剪力所引起的变形和弯曲变形属同一量级,在分析静载荷下的应力和变形时,仍须考虑横向剪切效应,垂直于板面方向的正应力则可忽略。在分析动载荷下的应力和变形时,除考虑横向剪切效应外,还须考虑微段的惯性力和阻尼力矩。中厚板在机械工业中早已有广泛应用。近年来由于高压、高温和强辐射的环境要求,工程中板的厚度有所增加,很多板件均改用中厚板理论进行分析。
若中厚板位于xy平面内,在考虑横向剪力影响并忽略垂直于板面方向(z方向)的正应力情况下,中厚板受z方向分布载荷p的作用的弯曲微分方程式为:
式中ω为板的挠度;t为板厚;v为泊松比;、分别为x、y方向的横向剪力,△为拉普拉斯算符;D为弯曲刚度,其中E为弹性模量。理论上可从个方程求得ω,再由后两个方程求得Qx、Qy,然后进一步求得弯矩、扭矩。但这一偏微分方程不能直接积分,所以通常用纳维法、瑞利-里兹法、有限差分方法等方法求解。近年来,由于有限元法的发展,出现不少计算中厚板的程序,通过它们可以很方便地求得解答。从结果看,在考虑横向剪切效应后,挠度ω有所增大,自振频率和失稳临界载荷有所降低,板件中内力的变化趋于平缓。这些变化的程度都与板的厚跨比的平方成比例。
20世纪20年代,S.P. 铁木辛柯在一维梁的分析中首先考虑了横向剪切效应。1943年E.瑞斯纳将它推广到二维问题并导出了中厚板的微分方程。由于数学上仍有困难,目前中厚板理论应用得还不够广泛。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