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快建立以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通过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等工作,严肃查处了各类违1法违规行为,推动问题整改和生态修复,破坏生态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但我国生态保护形势仍不容乐观。我国生态环境本底脆弱,生态破坏事件依然时有发生,“大跃进式”造景、违背规律搞保护和修复等“生态形式主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夜间识别
近年来,各地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快建立以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通过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等工作,严肃查处了各类违1法违规行为,推动问题整改和生态修复,破坏生态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但我国生态保护形势仍不容乐观。我国生态环境本底脆弱,生态破坏事件依然时有发生,“大跃进式”造景、违背规律搞保护和修复等“生态形式主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生态保护形势依然严峻。生态保护监管全过程链条有待完善,生态保护监管能力亟待提升。
在过去的几十年当中,由于疏于管理,从而导致一些人或单位采取竭泽而渔的方式在长江流域内大肆捕捞,电鱼、毒鱼以及利用“绝户网”非1法捕1鱼的现象比比皆是。从而形成了“资源越捕越少,生态越捕越糟,渔民越捕越穷”的严峻局面。尽管长江流域在此前每年也设置过期限为三个月的禁渔期,但这个禁渔期并不能够使众多鱼类资源都能够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因此,实施三个月禁渔期的效果并不好,在效果不好的情况下,才导致长江流域内的鱼类资源越来越少,以至于部分鱼类已经到了近乎灭1绝的地步。

无论是黄河刀鱼还是其他濒危物种,都是黄河渔业资源严重衰1退所释放的重要信号。很多人目前zui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黄河能否像长江一样实施力度空1前的“十年禁渔”呢?
其实针对黄河流域的全1面禁渔问题,黄河流域渔业资源管理committee(简称黄渔委)的专1家们已经进行过多次讨论。考虑到黄河流域的禁渔涉及到成千上万渔民的生计问题,如果渔民的失业补偿得不到解决,禁渔的问题就无法达成共识。
虽然黄河的全1面禁渔看似遥遥无期,但有一点可以确定, 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已经受到了我国的高度重视,保护黄河也被摆放到了战略的高度上——这无疑是令人振奋的一个好消息。
禁渔只是拯救黄河渔业资源的其中一种方式,渔民的过度捕捞也难以对渔业资源造成毁灭性打击。相比之下, 水质污染、水电工程建设以及河水含沙量过高,这三大因素才是黄河鱼类资源的真正“killer”。
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引导,耐心细致做好渔民思想工作,做深做细渔民转产就业和安置保障工作。要健全长江口渔政执1法监管长效机制,切实维护长江口禁捕管理区禁渔秩序。要坚持省、市、县三级联动,提高思想认识,警钟长鸣,全1面强化渔业安全管理,开时代浙江渔业安全生产新局面。要在“十四五”期间继续支持各地扎实推进现代渔港经济区建设,加快渔港和避风锚地升级改造,促进各地渔业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