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贴片LED灯珠受追捧的原因有哪几点导致贴片LED灯珠受追捧的原因有哪几点?贴片LED灯珠在LED市场上备受追捧,除了对节能的提倡以外,还因为有以下这些优点,所以造就LED市场的火热。
1.体积小:它是一块很小的晶片被封装在环氧树脂里面,适用于各种光源设备的设计。
2.色彩纯正:其光色纯正、柔和、无眩光,不仅有装饰用途,还具备照明用途。
3.发热量低:其功率很低,一般
led芯片价格
导致贴片LED灯珠受追捧的原因有哪几点
导致贴片LED灯珠受追捧的原因有哪几点?贴片LED灯珠在LED市场上备受追捧,除了对节能的提倡以外,还因为有以下这些优点,所以造就LED市场的火热。
1.体积小:它是一块很小的晶片被封装在环氧树脂里面,适用于各种光源设备的设计。
2.色彩纯正:其光色纯正、柔和、无眩光,不仅有装饰用途,还具备照明用途。
3.发热量低:其功率很低,一般在0.04~0.08W,且光效高,因此发热量不高。
4.低辐射:贴片LED灯珠的光谱中不包含紫外线和红外线,所以不会有热量,也不会有辐射,且眩光小,可以直接触摸。
5.环保材质:不管是LED还是FPC,都是属于环保材质,可以回收再利用。

led大功率灯珠有哪些标准对比及哪些产品特点
led大功率灯珠有哪些标准对比及哪些产品特点?由于大功率白光LED的转换效率还较低,光通量较小,成本较高,白光使用时间长易变色,散热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因此大功率白光LED短期内的应用主要是一些特殊领域的特种工作灯具,中长期目标才能是通用照明领域。led大功率灯珠有什么标准对比?以下几点:
1、简化设计过程
由于需要考虑极大简化热管理,因此相对于大功率技术所需的设计过程,标准LED阵列所需的设计过程要简单得多。在我们的理论例子中,驱动1W LED需要350mA电流,而六个标准LED阵列仅需120mA电流。大功率技术需要使用散热片和金属芯PCB板,以确保避免结点温度过高而造成的效率损失、使用寿命降低或者褪色。
因为标准的LED不需要使用散热片、金属芯印刷电路板(MCPCB)、电容器或电阻器,所以这些LED更易于设计、测试和制造。这种简化的过程不仅为生产过程节约了时间,而且还可以加快产品的上市时间。
2、节省成本
大功率LED需要进行热管理,这极大地增加了LED的成本。在设计过程中,昂贵的附加物就是散热片。散热片可以由各种金属材料制作,这些材料既包括相对便宜的铝,也包括导电性能更好但却更昂贵的材料(如铜和银)。这些昂贵的材料可能导致大功率产品的成本增加1~10美元,而标准LED器件就可以避免这种成本的增加。
同样,大功率LED也需要使用MCPCB作为另一种被动冷却技术来控制结点温度。因为MCPCB的材料具有更好的导热性,所以相比于标准LED使用的更便宜的FR4 PCB,这些电路板的散热效率更高。然而,其成本却可能高达FR4 PCB成本的5倍。使用更便宜的FR4 PCB,对昂贵散热片的需求,以及简化设计的考虑事项,可以节约高达60%的成本。

如何鉴别LED灯珠的优劣
众所周知,LED灯珠就是发光二极管,0603贴片LED灯珠广泛用于灯饰照明、LED大屏幕显示、交通灯、装饰、电脑、电子玩具礼品、交换机、电话机、广告、城市光彩工程等诸多生产领域。 LED灯珠作为LED电子显示屏投产高、用量大的元器件。LED电子显示屏的影响起着主导作用的0603LED灯珠,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下为什么0603LED灯珠是LED电子显示屏关键的部件,如何鉴别LED灯珠的优劣
全彩LED电子显示屏的关键部件是LED灯珠。原因有三:
一,LED全彩屏整机中使用数量多的关键器件,每平方米会使用几千至几万只0603LED灯珠;
二,0603灯珠决定整屏光学显示性能的主体,直接影响观众对显示屏的评价;
三,LED电子显示屏整体成本中所占比例大,从30%至70%不等。

LED灯珠发黄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1、LED灯珠发黄的原因:
LED外封胶发黄原因多半为环氧树酯与固化剂不匹配所致,但也不能排除外封胶烘烤时间过长导致。 解决方法:购买成套外封胶及固化剂,如上海精细化工的型号800或2339胶水都不会出现如下情况,另注重生产管控,严格按作业指导操作,避免烘烤时间过长或不足等原因,此情况是很好掌控的。
2、LED灯珠漏电的原因:
机台设备未接地,人员未佩戴静电手环(一定要是有绳的)。造成的静电防护不当。再就是封装过程中,焊线PAD焊偏,就是芯片本身质量隐患问题。
3、 LED灯珠应是容、感性负载的问题:
其实两者都不是,LED灯珠就是一个二级管,它需要一个正向的导通电压就能工作,一般是2-3.5V,此外,电流大小可以控制LED灯珠的亮度。也就说LED灯珠只是把电能转换为了光能。
4、与LED灯珠光衰大的原因:
小功率LED的衰减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铁支架导热不良。
环氧树脂黄化。
芯片与支架接触不够紧密。
芯片衰减大。
如果是白光,还有荧光粉衰减的问题。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