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污染物区域削减措施要求适用于单个项目污染排放量大、环境影响突出的重大建设项目。综合考虑环评分类管理名录、审批层级、污染防治关注的重点行业,并对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量初步测算,为稳步推进工作,目前《通知》适用部省两级审批的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石化、煤化工、燃煤发电(含热电)、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制浆造纸等6个行业建设项目。此外,市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在审批这些行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
环境统计
主要污染物区域削减措施要求适用于单个项目污染排放量大、环境影响突出的重大建设项目。综合考虑环评分类管理名录、审批层级、污染防治关注的重点行业,并对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量初步测算,为稳步推进工作,目前《通知》适用部省两级审批的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石化、煤化工、燃煤发电(含热电)、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制浆造纸等6个行业建设项目。此外,市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在审批这些行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项目时,也可以参照执行。

2021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依法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继续开展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开展夏季O3污染防治、冬季PM2.5治理等重点专项任务监督帮扶,推进黄河和赤水河入河排污口排查,深化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达标排放专项整治。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改革。
有效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进一步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完善环境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加强环境应急准备能力,深化上下游联防联控机制建设,组织开展生态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落实“监测灵敏”要求,在科学管控上做到响应。融合应用自动在线监测、移动监测等技术手段,强化高光谱、环境DNA等新型感知技术,提升发现问题的及时性和敏锐性。提高、便携化监测技术水平,结合AI智能识别方法,构建多源数据分析系统,精准研判污染成因并锁定源头。加快完善应急监测工具箱,强化应急监测能力建设。

建设面向生态环境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结合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污染防治等需求,在数据挖掘、综合分析中做到“五个精准”,推进监测体系向精细化发展。
搭建亲民、便民、惠民的可视化展示窗口。切实践行“监测为民、为民监测”要求,不断丰富人民群众关心、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人性化、更加友好的监测产品。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