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氮废水的来源与危害含氮物质进入水环境的途径主要包括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含氮物质进入水环境的自然来源和过程主要包括降水降尘、非市区径流和生物固氮等。人类的活动也是水环境中氮的重要来源,主要包括未处理或处理过的城市生活和工业废水、各种浸滤液和地表径流等。人工合成的化学肥料是水体中氮营养元素的主要来源,大量未被农作物利用的氮化合物绝大部分被农田排水和地表径流带入地下水和地表水中
废水氨氮脱除公司
氨氮废水的来源与危害
含氮物质进入水环境的途径主要包括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含氮物质进入水环境的自然来源和过程主要包括降水降尘、非市区径流和生物固氮等。
人类的活动也是水环境中氮的重要来源,主要包括未处理或处理过的城市生活和工业废水、各种浸滤液和地表径流等。
人工合成的化学肥料是水体中氮营养元素的主要来源,大量未被农作物利用的氮化合物绝大部分被农田排水和地表径流带入地下水和地表水中。
随着石油、化工、食品和制药等工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的含量急剧上升。

废水氨氮去除方法的使用要求
生物法
目前,生物法是比较传统、成熟的废水中氨氮的去除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去除污水中的氨氮。传统生物脱氮途径,一般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反应,分别由硝化菌和反硝化菌作用完成。由于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这两个过程不能同时发生,而只能序列式进行。即硝化反应发生,在好氧条件下,反硝化反应发生在缺氧或厌氧条件下。
使用要求:
(1)pH:控制在8左右;
(2)温度:维持在20℃~40℃;
(3)溶解氧:硝化阶段保持在2~3mg/L,反硝化阶段保持在1mg/L以下。

空气吹脱法让废水与空气充分接触
空气吹脱法
让废水与空气充分接触,则水中挥发性的氨气将由液相向气相转移,达到废水中氨氮的去除效果。吹脱塔内装填木质或塑料板条填料,空气流由塔的下部进入,而废水则由塔顶落至塔底集水池。
(1)pH:控制在10.8~11.5;
(2)温度:水温降低时氨的溶解度增加,吹脱效率降低;
(3)气/水比:可取2500~5000(m3/m2)
(4)水力负荷:2.5~5m3/m2h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