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习性简介
蟋蟀科昆虫属于不完全昆虫,一生共三个阶段:卵、若虫、成虫。
每年以卵在土中进行越冬,卵一般产在杂草多而且向阳的田埂或草堆边缘的土壤中,次年5月孵化为若虫,立秋后进入成虫盛期。
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枯枝落叶下面及其它较阴暗的地方。常在傍晚前后出来活动,取食时间集中在晚上7-10点。
蟋蟀的危害
1.蟋蟀喜
工厂灭蚊蝇公司收费
蟋蟀习性简介
蟋蟀科昆虫属于不完全昆虫,一生共三个阶段:卵、若虫、成虫。
每年以卵在土中进行越冬,卵一般产在杂草多而且向阳的田埂或草堆边缘的土壤中,次年5月孵化为若虫,立秋后进入成虫盛期。
蟋蟀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枯枝落叶下面及其它较阴暗的地方。常在傍晚前后出来活动,取食时间集中在晚上7-10点。
蟋蟀的危害
1.蟋蟀喜食作物根茎,对幼苗的损害更为严重,往往对玉米、花生、大豆等农作物造成死苗,影响收成。
2.食品工厂、生产车间等乱入的蟋蟀,会带来异物风险,给企业造成损失。
3.临街的商铺由于靠近草坪绿化带,大量的蟋蟀频繁进入商铺内,影响正常经营。
4.进入居民住所,造成噪音滋扰,影响人们生活休息。
蛾蚋形态及习性简介
蛾蚋科昆虫属完全昆虫。生活史由卵、幼虫、蛹和成虫四阶段构成。雌虫一生可产卵200-300颗,在适宜条件下2天即可孵化出幼虫,经过15-20天后即可为成虫;完成整个生活史大概需21天左右。后的成虫寿命大约为15天。
蛾蚋幼虫体长约4-10mm,细长筒形,全头型,无足,两端气门式或后气门式,体12-16节,体背多具骨化片,侧腹面膨突帮助移动,后气门式的气门位于短粗管上;体多刚毛或棒状毛,腹部常有长毛或毛刷等饰物。幼虫多为腐食性或粪食性,以污水沉淀物、腐烂植物和微生物为食。幼虫适应性强,孳生范围广,在水体以及潮湿的污垢中均可生存。室内主要孳所、浴室的洗手池、厨房水槽、下水管道、马桶背后等处,室外的淤积排水沟、化粪池和一些富含有机腐殖质的容器积水也能看到蛾蚋幼虫的孳生痕迹。
蜗牛生物学特征
说它是条牛,却不会拉犁,笑它力气小,背着屋子跑,大家都知道是谁吗”
在现代生物学分类系统中,蜗牛是低等的无脊椎动物,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蜗牛是陆地上常见的软体动物之一,约25000种,在各地都有分布。软体动物具有一些共同特征:无脊椎动物、柔软的身体、大多数具有碳酸钙质地的硬壳。一般西方不区分水生的螺类和陆生的蜗牛,汉语中的蜗牛泛指陆生种类,虽然包括不同科、属的动物,但形状都很相似。
一、蜗牛的形态特征蜗牛的整个躯体包括头部、腹足、躯干部和外壳。蜗牛活动时,头部和足部伸出壳外,当其受到意外刺激或其他不适条件时,立即缩入壳内。
头部:蜗牛的头部长着两对伸缩自如的触角,头部后方有一对较长的触角,触角顶端各长着一只眼睛,通过晃动触角的方式来获取“视线”,但是蜗牛的眼睛不能聚焦,视力模糊,在微弱的光线下能看6cm左右,强光下只能看4-5mm。口在头部的腹面,正好适合蜗牛爬着觅食和索食。里面有一条用来帮助进食的锯齿状舌头,称之为齿舌。资料介绍蜗牛的舌布满了26000颗牙齿,被称为世界上牙齿的动物。口的两缘有两对触角,触角的感觉很灵敏,它们的作用就像人的口唇一样。
腹足:在蜗牛的腹部形成发达宽大的脚,运动时,通过肌肉伸缩作波状蠕动,称为腹足。爬行中腹足会分泌粘液,粘液起到隔垫作用,保护腹足,其中粘液的润湿性,有助于蜗牛爬行。就算这样,蜗牛在全速爬行的情况下,每小时也只能爬8-40米。
蜗牛壳:在蜗牛进化的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柔软的身躯,抵御外界伤害,产生了“壳”。蜗牛有各种各样的壳,一般呈螺旋形,它是由蜗牛的外套膜的表皮分泌而成的。贝壳的形状和构造变化很大,每一种蜗牛都具有的形态,因此蜗牛贝壳形态是分类学上的重要特征。
蜗牛的危害
蜗牛在农作物上的危害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主要为害豆科、十字花科和茄科蔬菜以及粮、棉、果树等多种作物。但其实除了危害农作物外,也与我们周围的环境息息相关。
4.1
可以危害绿化带、灌木丛用于景观装饰的植物,取食植物叶片、幼苗等,影响植物生长。
4.2
其分泌的粘液、粪便等污染园林植物表面,造成影响园林花卉生长和美观等危害。
4.3
蜗牛的身体带有多种病菌,其咬食过的地方所造成的伤口成为病菌通道,诱发花卉多种病害的发生。
4.4
在卫生上,蜗牛还会盗食鼠饵站,造成损失。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