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物流业发展趋势及特点
目前,国内物流业发展趋势与国际发展趋势基本吻合,但也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国内物流业尤其是第三方物流发展迅速。2008年我国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高于同期GDP增速3.8个百分点。鹿特丹和达拉斯成为国际物流中心后,周边城市基本失去了成为同类型物流中心的机会。预计未来五年我国物流业增速仍将快于G
到江苏物流直达
国内物流业发展趋势及特点
目前,国内物流业发展趋势与国际发展趋势基本吻合,但也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国内物流业尤其是第三方物流发展迅速。2008年我国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高于同期GDP增速3.8个百分点。鹿特丹和达拉斯成为国际物流中心后,周边城市基本失去了成为同类型物流中心的机会。预计未来五年我国物流业增速仍将快于GDP增速,年均增速达到14%以上,第三方物流年均增速将达到20%。
2、物流运行效率逐步提高。我国传统物流企业积极进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总体上看,现代物流业作为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新兴产业,有效连接生产与消费,是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一些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采购、储运、加工、配送、物流金融等进行一体化运作,同时针对服务行业特点,积极发展化的物流服务,物流成本下降,物流效率逐步提高。我国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8年的18.3%。预计未来较长时期内,我国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将继续下降。
3、我国中西部地区物流业增速将快于东部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制造业、商贸业发展迅速,有力地促进了物流业的崛起和集聚发展。国际物流业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化进程加快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外物流业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由于区位、政策优势和产业基础雄厚,广州、大连、上海、青岛、天津、厦门等沿海港口城市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物流中心。随着“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的实施,东部地区制造企业将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进行战略布局,带动中西部地区物流需求迅速上升。武汉、重庆、西安和郑州等地物流设施、物流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未来一个时期,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将形成一些新的物流中心。
4、国内外物流企业在范围内战略布局加快。近年来,一些大型物流企业加紧在布局,不断完善物流节点网络,跨区域发展势头迅猛。以现代物流理念和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物流,优化企业自营物流系统,第三方物流服务方式,鼓励企业物流业务外包。国外物流企业已经在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完成布局,并占据我国高端物流市场,目前正向东部地区二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扩张。在中西部地区,郑州、武汉、重庆和西安承接国内外物流企业发展的条件互有优劣,未来几年内竞争将趋于激烈。
其他各省辖市根据自身产业特色和区位、市场优势,差异化发展物流和区域内物流配送,发展成为服务本地、辐射周边的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形成郑州物流中心与各物流节点城市分工合理、配合紧密、互为支撑、互动发展的物流节点城市网络。
各省辖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实行两级布局,即“物流园区-城市配送中心”布局。城市物流园区主要根据现实物流量大小,考虑未来物流量增长趋势,在更具交通优势的城郊,规划布局适度规模的物流园区,建设物流基础设施,疏浚物流通道,引导市区内物流企业、物流设施向物流园区集聚,实现物流资源优化配置和集聚规模效应。鼓励制造业企业、商贸企业优化业务流程,专注发展核心业务,实施物流服务外包,扩大社会物流需求,推动第三方物流发展。城市配送中心布局主要根据不同城区的物流需求,本着交通便捷、配送高效、成本更低的原则合理规划,形成高效便捷的“后一公里”配送网络。
各重点行业的物流布局,主要根据行业特点、产业基础、集聚功能和合理辐射半径等因素,遵循布局集中、服务联动、集聚发展的原则,规划布局物流分拨配送区域、节点城市和配送网络,推动重点行业物流发展,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着力推动物流业优化升级
1、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鼓励制造业企业、商贸企业优化业务流程,专注发展核心业务,实施物流服务外包,扩大社会物流需求,推动第三方物流发展。其他各省辖市根据自身产业特色和区位、市场优势,差异化发展物流和区域内物流配送,发展成为服务本地、辐射周边的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形成郑州物流中心与各物流节点城市分工合理、配合紧密、互为支撑、互动发展的物流节点城市网络。引导有条件的工商企业组建具备行业特色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物流服务。支持豫鑫、长通等本土物流企业跨区域发展。推动制造业、商贸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不断提高第三方物流的比重。
2、引导物流业集聚发展。在国际物流园区、航空港物流园区内规划建设大型冷链、钢铁、汽车、家电、医药、快递等物流配送中心,强化功能分工与协调配合。近年来,一些大型物流企业加紧在布局,不断完善物流节点网络,跨区域发展势头迅猛。加强对车辆、仓储、流通加工、信息平台等资源整合力度,促进各种物流资源、物流要素向优势物流企业、物流园区集中。
促进物流业优化升级。引进推广现代物流理念、技术和方法,加快业态提升,重点发展冷链、医药、钢铁、汽车、家电、纺织服装、邮政等行业物流,提高高端物流比重,不断优化物流业结构。推动物流企业并购、联合与战略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从关键设施、服务市场、依托产业及产品、功能组成等方面对五大物流区进行清晰明确的定位,形成差异化分工、互补联动发展格局。支持运输、仓储、货代等传统物流企业实行功能整合与服务延伸,实施化和多元化经营战略,逐步拓展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物流金融等业务,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加大物流技术设备的改造力度,加快物流信息化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物流机械化、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推动物流业升级。提高经营商户组织化程度,积极发展新型交易方式,推进现有商品交易市场和物流园区的改造升级。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