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60年代,主要是发展航空发动机用的高温钛合金和机体用的结构钛合金,70年发出一批耐蚀钛合金,80年代以来,耐蚀钛合金和高强钛合金得到进一步发展。耐热钛合金的使用温度已从50年代的400℃提高到90年代的600~650℃。A2(Ti3Al)和r(TiAl)基合金的出现,使钛在发动机的使用部位正由发动机的冷端(风扇和压气机)向发动机的热端(涡轮)方向推进。结构钛合金向高强
广东实验型密炼机工厂
20世纪50~60年代,主要是发展航空发动机用的高温钛合金和机体用的结构钛合金,70年发出一批耐蚀钛合金,80年代以来,耐蚀钛合金和高强钛合金得到进一步发展。耐热钛合金的使用温度已从50年代的400℃提高到90年代的600~650℃。A2(Ti3Al)和r(TiAl)基合金的出现,使钛在发动机的使用部位正由发动机的冷端(风扇和压气机)向发动机的热端(涡轮)方向推进。结构钛合金向高强、高塑、高强高韧、高模量和高损伤容限方向发展。
(5)刀具易磨损:毛坯经过冲压、锻造、热轧等方法加工后,形成硬而脆的不均匀外皮,极易造成崩刃现象,使得切除硬皮成为钛合金加工中困难的工序。另外,由于钛合金对刀具材料的化学亲和性强,在切削温度高和单位面积上切削力大的条件下,刀具很容易产生粘结磨损。车削钛合金时,有时前刀面的磨损甚至比后刀面更为严重;进给量f<0.1 mm/r时,磨损主要发生在后刀面上;当f>0.2 mm/r时,前刀面将出现磨损;用硬质合金刀具精车和半精车时,后刀面的磨损以VBmax小于0.4 mm较合适。
(2)如果使用含氢的切削液,切削过程中在高温下将分解释放出氢气,被钛吸收引起氢脆;也可能引起钛合金高温应力腐蚀开裂。(3)切削液中的氯化物使用时还可能分解或挥发有毒气体,使用时宜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否则不应使用;切削后应及时用不含氯的清洗剂清洗零件,清除含氯残留物。(4)禁止使用铅或锌基合金制作的工、夹具与钛合金接触,铜、锡、镉及其合金也同样禁止使用。(5)与钛合金接触的所有工、夹具或其他装置都必须洁净;经清洗过的钛合金零件,要防止油脂或指印污染,否则以后可能造成盐(氯化钠)的应力腐蚀。

6:密炼机负载试运转时应检查下列项目:A:基本技术参数是否符合密炼机规定要求。B:转子轴承温升应≤40℃。C:减速器轴承温升应≤40℃。D:转子,减速器轴承温度≤80℃。E:液压系统油箱中油温≤60℃。F:转子端面密封装置定圈温度≤85℃。G:排胶温度(实测)与传感显示(热电偶)温度值要一致,其差值为3-5℃。7:密炼机转子端面密封处不漏胶,不漏粉,允许有胶,油和粉料混合体糊状物漏出。8:卸料门应密封良好,不漏料。9:密炼机电气、液压等控制系统应动作灵活。10:密炼机温控系统温控效果能满足炼胶工艺要求,排胶温度应在工艺条件允许范围内。密炼机经过负载试运转确认无异常现象后,经有关方面同意,即可移交生产。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