廓如亭位于颐和园新建宫门以南的东堤上,俗名八方亭,始建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光绪时重修。与十七孔桥、南湖岛在空间上互相映衬。廓如亭坐北朝南。建筑面积384.95平方米,平面呈八方形,每面显3间,周围有廊,重檐八脊攒尖圆宝顶,亭中l共有42根柱子。亭内每面各有一块木匾(共8块),上镌乾隆御制诗文。廓如亭始建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当时的东堤尚无园墙,廓如亭不仅能四面观景,还
别墅庭院仿古亭廊
廓如亭位于颐和园新建宫门以南的东堤上,俗名八方亭,始建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光绪时重修。与十七孔桥、南湖岛在空间上互相映衬。廓如亭坐北朝南。建筑面积384.95平方米,平面呈八方形,每面显3间,周围有廊,重檐八脊攒尖圆宝顶,亭中l共有42根柱子。亭内每面各有一块木匾(共8块),上镌乾隆御制诗文。廓如亭始建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当时的东堤尚无园墙,廓如亭不仅能四面观景,还有守护园林的作用。

亭内金砖地面,内外由三圈24根圆柱和16根方柱支承,青石柱础,圆柱下为八角形。前后檐八面相同,外围有坐凳。亭四周建有八方形的月台,边长11.1米。环绕月台砌着1米多高的宇墙,宇墙四面各建一座木栅栏门。虎皮石台明石角柱台基,垂带式台阶。亭内仿梁上现挂八块木匾,其中两块为乾隆皇帝的手书诗句,六块是光绪时期大臣为廓如亭童身度作的,其内容摘自《文心雕龙》中的部分辞句,用来歌咏景色,赞美时政。

堂:正房,高大的房子,可以用来表示同祖父的亲属关系。旧时官吏审案办事的地方也被称作堂,还可以用作量词。轩:汉字,拼音:xuān,其含义有:指古代一种有围棚或帷幕的车;有窗的长廊或小屋等。《说文》记载有:轩,曲輈藩车。馆:招待宾客或旅客食宿的房舍;一些文化工作场所。楼:两层和两层以上的房屋;亦指建筑物的上层部分或有上层结构的。

以石建凉亭,在我国也相当普遍,现行早的凉亭,就是石亭。早期的石亭大多模仿木结构的做法,斗拱、月梁、明、雀替、角梁等等,皆以石材雕琢而成。如唐初建造的湖北黄梅破额山上的鲁班凉亭,就是全部以石材仿造木结构的斗拱梁架而建造的。户山秀峰前的两座分别建于宋代和元代的石亭也是如此。明清以后,石亭逐渐摆脱了仿木结构的形式,石材的特性突出了,构造方法也相应地简化,造型质朴、厚重,出檐平短,细部简单。有些石亭,甚至简单到只用四根石柱顶起一个石质的凉亭盖。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