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QZ系列抗拉球型钢支座
KLQZ系列抗拉球型钢支座产品介绍:
KLQZ系列抗拉球型钢支座专门用于有抗拉力要求的桥梁或建筑工程中,此系列支座严格执行人民共和国GB/T17955—2009《桥梁球型支座》,是一种新型支座。
KLQZ系列抗拉球型钢支座基本结构与特点:
KLQZ系列抗拉球型钢支座是对传统普通钢支座的一种结构改良与性能优化。K
LQZ球形支座型号全
KLQZ系列抗拉球型钢支座
KLQZ系列抗拉球型钢支座产品介绍:
KLQZ系列抗拉球型钢支座专门用于有抗拉力要求的桥梁或建筑工程中,此系列支座严格执行人民共和国GB/T17955—2009《桥梁球型支座》,是一种新型支座。
KLQZ系列抗拉球型钢支座基本结构与特点:
KLQZ系列抗拉球型钢支座是对传统普通钢支座的一种结构改良与性能优化。KLQZ系列抗拉球型钢支座不仅具有普通球型钢支座承载力大、传力可靠、转动灵活、转角大等特点,而且能够减轻因力、梁端配重和抵抗因离心力、横向摇摆力、横向风力以及海水波浪力等产生的竖向拉力和横向剪切力等作用,还能够可靠地解决落梁等问题,使梁体的受力和变位更趋向稳定,从而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保证建筑钢结构整体受力合理不少网架设计师喜欢将网架全部或部分支座水平位移约束释放以简化计算,但是网架支座水平位移约束释放后,网架下部支承结构水平力传递有可能会变的不合理。


7.1支座承受压力时压应力计算
从压力传力路径可以看出,支座承受压力时整个传力链上薄弱的件是聚四氟乙烯板,因此、只对聚四氟乙烯板计算。四氟板在水平面投影直径:D1=260mm
受压面积:S=πD12/4=3.14*2602/4=53066mm2压应力:σ=P/S=1250000/53066=23.6N/mm2
σ=23.6N/mm2<fs=30N/mm2。计算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7.2水平力造成的下座板的上凸缘端面压应力计算

(四)钢筋混凝土支座
1、摆柱式支座:活动部分由钢筋混凝土摆柱构成的活动支座。外形和活动机理与割边的单辊轴钢支座相同,但在构造上则用矩形截面的钢筋混凝土短柱来代替辊轴的中间部分,辊轴的顶部和底部为弧形钢板,常用于跨径大于20m的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梁桥。2、混凝土铰:通过缩小混凝土截面来降低截面刚度,因此能产生少量转动而能承受足够的轴力的一种简化支座。(3)球形支座不使用橡胶承压,所以不存在因橡胶老化变硬而影响支座的转动功能问题,更适合低温地区桥梁工程上使用。
(五)板式橡胶支座:由几层橡胶片和嵌在其间的各类加劲物构成或仅由一块橡胶板构成的支座。外形有长方形、梯形、圆形等。(六)盆式橡胶支座:橡胶块紧密地放置在钢盆里的大吨位橡胶支座。由于橡胶块受到三向压力作用,因此使支座的极限承载能力有所加强。(1)球形支座的结构由上支座滑板、下支座板、球形板、平面四氟乙烯滑板(即平面四氟板、球面四氟板)及橡胶挡圈等组成。
(七)拉力支座:又称负反力支座,可以同时承受正负反力的支座。分为拉力铰支座和拉力连杆支座两类,前者又分为固定式和活动式。固定式铰支的上摇座锚于梁端,下摇座锚于墩顶或桥台,之间用钢销连接而成;支座采用多层设计后,在增加径向位移量时,其下层径向尺寸比上层只增加位移量。活动式的下摇座锚于墩顶或台顶的防拔块间,并在座下加辊轴,使其即能受拉,又能沿纵向移动。
(八)减震支座:附设有减震器而具有减震和抗震功能的支座。减震器分为油压减振器和橡胶减振器,减震器的机理主要是利用液体介质的粘滞性或橡胶的弹性所产生的阻尼力来减小力的影响。

刚性连接是连廊与塔楼的连接方式中,连接作用强的一种。它加强了连廊与塔楼之间,以及不同塔楼之间的联系,增强了连廊结构的整体工作性,这是它zui大的优点。 采用刚性连接的连廊不仅要承受自身的恒载、活载,更主要的是协调不同的塔楼在水平,竖向荷载作用下的不均匀变形。这时,连廊与塔楼连接处的节点受力复杂,会产生较大的弯矩,剪力和轴力,并且上、下弦杆的轴力和弯矩,还会构成很大的整体弯矩,剪力。这就要求连廊本身,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这样才更适合采用刚性连接。 刚性连接的支座处理,一定要保证连廊能够协调塔楼间的变形。因此,要特别注意加强连廊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必要时,连廊可延伸至主体结构内筒并与内筒可靠连接;C支座产品出厂时是对中组装的(即支座是对称的),对于单向或双向活动支座,应根据安装时的气候温度按要求预设偏移量,然后用四块钢板连接牢固。如无法伸至内筒,也可在主体结构内沿连廊方向,设置型钢混凝土梁与主体结构可靠锚固。 连廊的楼板应与主体结构的楼板,可靠连接并加强配筋构造。当与连廊相连的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时,竖向构件内宜设置型钢,型钢宜可靠锚入下部主体结构。 铰接连接放松了端部上、下弦杆的局部弯矩约束,减小了端部杆件的内力,使连接处的构造设计变得方便。但是,由于没有了端部的负弯矩,连廊跨中的正弯矩会有所增大,同时它也削弱了连廊对塔楼共同工作的协调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