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杆瓦的修配
①修配方法
a.将曲轴抬上架,或立于飞轮上。
b.擦净连杆轴颈和轴瓦。若轴颈上有毛糙、可将00#砂布剪成与轴颈同宽并蘸上少许机油把毛糙打磨光。
c.将选好的轴瓦和连杆装在轴颈上,扭紧螺钉到转动有阻力为止,然后往复转动3~4圈,再拆下连杆轴瓦,查看与轴颈的接触情况并进行修刮。
开始修刮时,轴瓦与轴
带外罩式康明斯发电机组
连杆瓦的修配
①修配方法
a.将曲轴抬上架,或立于飞轮上。
b.擦净连杆轴颈和轴瓦。若轴颈上有毛糙、可将00#砂布剪成与轴颈同宽并蘸上少许机油把毛糙打磨光。
c.将选好的轴瓦和连杆装在轴颈上,扭紧螺钉到转动有阻力为止,然后往复转动3~4圈,再拆下连杆轴瓦,查看与轴颈的接触情况并进行修刮。
开始修刮时,轴瓦与轴颈的接触一般都是在每片瓦的两端,经几次修刮后应注意:当接触面扩大到轴瓦长度的1/3以上时,应在轴瓦座两端面接触处垫以厚度为0.05mm的薄铜皮2~3片(注意不要将它垫在轴瓦两端的接合处),这样可以减少轴瓦的修刮量,缩短其修刮时间;表示每缸进、排气配气相位(正时)关系的环形图,称配气相位(正时)图。在修刮时,必须根据接触情况,以左手托连杆或瓦盖,右手将持平,以手腕运动,使由外向内修刮,起刀和落刀要稳,要始终保持的锋利;开始修刮时,要求重者多刮,轻者少刮或不刮,以便迅速刮出均匀的接触面。接合面附近,开始适当重刮,刮到中途少刮或者不刮;当修刮到轴瓦接触面接近时,应以调整为主,刮重留轻,刮大留小,直至扭力上够,松紧度合适,接触面达到75%以上为止;在修刮过程中,如松紧度合适,但接触面未达到要求,可适当减少垫片后继续修刮;在一般情况下,轴瓦刮好后要保留1~2个垫片以便内燃机工作一段时间后对轴瓦的松紧度进行调整;在特殊情况下,如轴瓦的修刮量太小,可以在轴瓦的背面加上适当厚度的铜垫片,但这种方法只能在中、小修时使用,在大修时一律不得使用。
②对轴瓦孔失圆度、锥形度的检查其测量方法是:按规定力矩拧紧瓦盖螺栓,然后用量缸表测量其失圆度与锥形度。在同一横截面两互相垂直的直径之差即为失圆度;在同一纵截面大与小直径之差即为锥形度。其失圆度与锥形度均应在0.02~0.04mm以内。
③松紧度(轴瓦与轴颈的径向间隙)的检查
a.测量法。将装、刮配好轴瓦的连杆夹稳在虎钳上,且按规定力矩上好连杆螺栓,用量缸表配合外径千分尺测量出瓦孔直径。瓦孔直径一轴颈直径一径向间隙。其中要考虑失圆度在内,而各机型轴瓦与轴颈的径向间隙均有具体规定。
b.铅丝、铜皮法。铅丝法是在轴承与轴颈间放一直径为轴承标准间隙约2倍的铅丝,按规定力矩旋紧轴承盖后,再取出铅丝,用千分尺测量其厚度即为轴瓦与轴颈的径向间隙。铜皮法:用长约30mm,宽约10mm,厚度与标准间隙相同(取小值)的铜皮(四周角应做成圆口,使用时应涂上一薄层机油)放于轴承和轴颈间,按照规定扭力旋紧轴承盖螺栓用手扳动曲轴或飞轮,若扳不动,表示轴瓦与轴颈的径向间隙过小;然后在这附近容易产生裂纹的部位,用眼看或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如发现油渍冒出或成一黑线的地方,就是裂纹之所在。若感觉有阻力不能轻易扳动,但取出铜片后又能以轻微力量即可转动,即表示合适;若无阻力或转动过松,即表示轴瓦与轴颈的径向间隙过大。如果间隙过大或过小,可以用增减垫片的方法加以调整。
c.经验检查法。其方法是:在轴瓦上涂一薄层机油,然后装在轴颈上,按规定力矩拧紧连杆螺栓,用手使劲甩动连杆,如轴瓦合金为巴氏合金即镍基合金,可依靠连杆本身的惯性转动1/2、1圈;若轴颈上有毛糙、可将00#砂布剪成与轴颈同宽并蘸上少许机油把毛糙打磨光。若轴瓦合金为铜铅合金(俗称铜瓦),能转动1、2圈;若轴瓦合金为铝基合金(俗称铝瓦),能转动2、3圈,同时再握住连杆小端,沿曲轴轴线方向拨动,应没有松旷感觉即为合适。
④连杆大端端隙的检查当连杆轴瓦全部刮配好以后,还要对连杆大端的端隙进行检查,连杆大端的侧面与曲轴臂之间的间隙不能过大,一般为0.1、0.35mm。如果超过0.5mm时,应在连杆大端的侧面堆焊铜或挂一层轴瓦合金予以修复。
凸轮轴轴承的修配
凸轮轴轴承与轴颈的配合间隙,一般为0.03、0.07mm,不得超过0.15mm。超过0.15mm时,则应修理或更换。
在大修内燃机时,凸轮轴轴承一般都要重新修配。轴承的修配方法和曲轴轴承一样、用的有搪配和刮配两种方法。由于刮配的方法不需要设备,因此,在一般修理单位采用。刮配的具体步骤如下。
①根据凸轮轴轴颈的修理尺寸,选择同级修理尺寸的轴承。
② 刮配。刮配后轴承内径的尺寸应相当于:轴颈尺寸+轴承与轴颈的配合间隙(一般为0.03~0.07mm)+轴承与座孔的公盈量(一般为0.015~0.02mm)。
刮配轴承时,其刮削厚度应尽量均匀,保证刮削后的轴承与座孔以及各轴承的中心线、,在轴承未压入座孔前,应与轴颈试配,其配合应稍有松动;有的发动机只规定了冷间隙,此时的冷间隙数值能保证发动机在热机状态下仍有一定的气门间隙。而当在轴承与轴颈之间过以厚薄规(其厚度等于轴承与座孔的公盈量+轴承与轴颈的配合间隙),拉动轴承应稍有阻力为合适。因为,将轴承压入座孔后,由于轴承变形,内径缩小,一般来说内径的缩小尺寸当于轴承与座孔的过盈量,所以,这样可以基本达到所需的配合间隙。
③将轴承压入座孔内,压入时应对准轴承,防止把轴承打毛。
④将凸轮轴装入轴承内,转动数圈,试看接触情况,并加以适当修刮,要求其接触面较好。检验其配合紧度的经验方法是:用手扳动正时齿轮,凸轮轴能转动灵活,沿径向移生凸轮轴时,应没有明显的间隙感觉。
供油干脆
供油干脆即供油迅速开始和断然结束。在柱塞偶件的上端面上,装有另一副精密偶件(出油阀与出油阀座),称为出油阀副。出油阀的主要作用就是使喷油泵供油开始及时迅速而停油干脆利落。
出油阀上部有一圆锥面,出油阀弹簧将此锥面压紧在出油阀座上,使柱塞上部空间与高压油管隔断。锥面下部有一圆柱形的环带称为减压环带,减压环带与出油阀座的内孔精密配合,也具有密封作用。减压环带下面的阀杆上铣有四个直槽,使断面呈十字形。然而,空气密度与压力成正比,与温度成反比,因此,增加进气压力,降低进气温度都能提高进气密度,目前柴油机中采用增压器来提高压力,采用中冷器降低气体的温度。十字部分在出油阀升降时起导向作用,而四个沟槽则是柴油的通路。
当柱塞开始压油至柴油压力超过出油阀弹簧弹力时,出油阀开始升起,但并不出油,当出油阀升至减压环带下边缘离开出油阀座孔时,高压柴油才通过十字槽、高压油管流向喷油器,使供油迅速开始。
当柱塞斜槽边缘与回油孔接通时,高压柴油即倒流入低压油腔内。出油阀在出油阀弹簧及高压柴油的共同作用下迅速下落,高压油管中的油压迅速降低。
当减压环带的下边缘进入出油阀座的内孔时,柱塞上部的油腔即与高压油管隔断。随着出油阀的继续下落直至圆锥面落座,出油阀上方的高压油腔让出了一部分容积,因而高压油管中的油腔容积突然增大,油压又迅速降低,喷油立即停止,这就保证了喷油后期燃油的雾化质量,同时防止出现二次喷射和滴漏现象。此外,由于出油阀锥面与阀座配合严密,使高压油管中能保留一定量的柴油和保持一定的剩余压力,使下次供油比较迅速,且供油量较为均匀稳定。如减压环带磨损或间隙过大,使密封不良,就会导致柴油机工作性能恶化。轴线的弯曲又将促使油泵齿轮、正时齿轮及轴颈和轴承的磨损,甚至会造成齿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