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公众除颤(PAD)的依据:
1)心脏骤停发生频率是以5年内可使用1次AED为合理依据(预计心脏骤停发生率为1人次/1000人/年)。
2)EMS急救人员在接到求救后5分钟内到达现场并行电除颤很难保证,如果在社区培训非人员,并配备一定的设备,则可能实现这一目标。经培训的人员可具备以下能力:担任社区的现场救助人员;能够判断是否发生心脏骤停;尽快求助EMS系统(如急救电话):实施心肺
AED除颤仪电极片销售
普及公众除颤(PAD)的依据:
1)心脏骤停发生频率是以5年内可使用1次AED为合理依据(预计心脏骤停发生率为1人次/1000人/年)。
2)EMS急救人员在接到求救后5分钟内到达现场并行电除颤很难保证,如果在社区培训非人员,并配备一定的设备,则可能实现这一目标。经培训的人员可具备以下能力:担任社区的现场救助人员;能够判断是否发生心脏骤停;尽快求助EMS系统(如急救电话):实施心肺复苏(CPR);安全地连接和实施AED。
3)有责任开展BLS救助人员有:、消防队员、保安人员、运动员领队、船员以及客机乘务人员(称为级救助人员),他们应该接受CPR和使用AED的培训;第二级救助人员是在工作现场或公共场所的公众,应学习掌握这2项技术;第三级救助人员(高危人群的家人或朋友)也应学习掌握这2项技术。后两级救助人员掌握救生技术不作为责任要求。
心律转复
(1)经胸行心房颤动电转复时,应用低能量(120J)、直线形、脉冲双相波效果优于200J单相波。双相波已应用于心律转复,但对其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予以证实。
2)室性心动过速转复的能量大小依赖干室速波形特征和心率快慢。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其形态及节律规则)对100J单相波除颤反应良好。多形性室速(形态及节律均不规则)类似于室颤,应选择200J单相波行转复,如果未成功,再逐渐增加能量。
维伟思医疗科技维伟思医疗科技是专注于室性防治及心律数据服务的医疗科技企业。针对,公司致力于提供的预防、监测、、康复全流程完整解决方案,已研发出两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穿戴式自动体外除颤器(WCD)及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双方将基于各自领域的能力,以复星北铃的急救平台为载体,加强院前急救平台与维伟思AED的深度融合,倡导AED心脏骤停急救的院前急救与公众参与深度结合,有效配置社会资源,优化心脏骤停救治效率。双方的有效合作将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入手搭建院外心脏骤停防控的完整安全体系,提升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降低社会生命损失,为“健康”添砖加瓦。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将步入新的历史阶段。在这一时期,公共卫生能力建设将成为发展重点。维伟思与复星北铃一样,有着相似的初心,矢志投身生命健康保障事业。双方将以本次战略合作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资源、技术及市场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以更好地产品、服务、更多元化的模式服务市场,为推动公共急救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为什么要普及AED?
心脏病一直是大致死病因,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心脏骤停导致的)人数高达54.5万例,居首位,其中80%左右的心脏骤停由室颤引起,AED恰好就是目前针对室颤的方法之一。研究表明,在心脏骤停发生 1 分钟内行除颤,患者存活率可达90%,每延迟 1 分钟,生存率下降 7%~10%。心脏骤停 4 分钟后, 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所以能否在患者倒地后的前几分钟让其得到有效救治是决定患者能否生存的关键。短短几分钟的抢救窗口期,等待救护车往往是来不及的,这时旁观者能否时间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和使用AED除颤就显得至关重要。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