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证柴油发电机组能安全可靠的运行,延长其使用寿命,因此柴油发电机组长期连续运行时,要以90%额定功率为宜。当以额定功率工作运行时,连续工作运行时间不许超过12h。然后在使用之后要进行的检查和维护,那么我们怎样的检查和维护才算是的呢 ?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1、检查机油压力,机油温度、冷却水温度、充电电流等仪表指示是否正常。一般机组的
静音发电机销售公司电话
为了保证柴油发电机组能安全可靠的运行,延长其使用寿命,因此柴油发电机组长期连续运行时,要以90%额定功率为宜。当以额定功率工作运行时,连续工作运行时间不许超过12h。然后在使用之后要进行的检查和维护,那么我们怎样的检查和维护才算是的呢 ?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1、检查机油压力,机油温度、冷却水温度、充电电流等仪表指示是否正常。一般机组的机油压力应为150~390kPa,机油温度应为70℃~90℃,进水温度应为55℃~65℃,出水温度应为75℃~85℃。
2、观察发电机的电压、电流和频率是否正常。在负荷正常时,频率为50Hz,电压应为额定值,电流不超过额定值,三相电流不平衡度应不超过25%。
3、观察柴油发电机的颜色是否正常。正常的排气颜色为无色或淡灰色,不正常时为深灰色,超负荷时为黑色。
4、检查机组有无漏油、漏水、漏风、漏气和漏电现象。
5、检查发电机电刷火花是否正常。若有异常情况、要立即停机检查滑环、换向器、电刷及刷架等,以免烧坏滑环和换向器。
6、注意机组运转有无异常响声、震动和焦臭味。
7、检查发电机外壳和轴承的温度是否正常。
8、检查各紧固螺栓有无松动,接地连接是否可靠。
9、检查控制盘有无异常情况。
10、严格防止柴油机低温低速,高温或长期超载运行。
众所周知,输油泵的作用就是为了保证柴油在低压油路内循环,并可以供应足够数量以及一定压力的燃油给喷油泵,它的输油量应该是全负荷较大喷油量的3-4倍。因此,在柴油发电机组启动之前,用输油泵上的手泵排出油路中的空气,它才能顺利地把输油泵中心1m内的燃油在0.5min内吸上,泵油的空气排除后需旋紧手柄螺母。输油泵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它的零件也应该应进行检查,那么在检查的时候有哪些注意事项是需要我们重视的呢?下面就来为大家解析一下。
1.单向阀平面如有磨损、凹陷、麻点等现象,应用研磨膏在平板上研磨,严重者应换新。
2.壳体上的单向阀座表面磨损严重或不平整时应更换。
3.顶杆与顶杆套磨损严重以至间隙增大,密封性变差,柴油泄漏严重,则需连同壳体更换,或选配加大尺寸的顶杆,但需经过互研。
4.进油管接头内的粗滤网芯子,及容易被棉絮状杂物堵塞,影响供油,故应经常注意燃油的清洁及清除滤网芯上的污物。
5.手油泵活塞的橡皮胶圈损坏时,应及时更换。输油泵装配后要求输油泵的活塞顶杆等运动零件,在整个行程中应活动良好,不准有阻滞及卡死现象,压动手油泵应轻便灵活。安装单向阀弹簧时要注意,单向阀弹簧必须准确地嵌在弹簧槽中。
由此可见,柴油发电机组的输油泵的检查是有多么的重要,我们平时在使用柴油发电机组的时候经常忽视输油泵的检查维护,其实输油泵是发电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发电机的长久,我们平时要勤检查、勤维护,对于输油泵的零件也要仔细的进行检查,这样才能延长柴油发电机组的使用寿命。
柴油发电机组企业生产与设备的设计都是为了满足市场与客户的需求,从目前来看,认为各行业对柴油发电机组的要求大致相同。
一般要求为操作简单、故障率低、能随时起动、及时供电,运行安全可靠,油耗低,噪声小,发电机的供电电压和频率应能满足用电设备的要求。若机组不能达到以上技术要求,将影响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
例如柴油机在工作中出现转速不稳定的故障时,发电机发出的电压和频率就会时高时低。这会造成许多问题,比如通信部门使用的UPS会发出警报;照明灯会忽亮忽暗;邮电部门进行电传电报时,会引起变字和传真图像出现严重失真;电压、频率不稳严重时会烧坏用电设备。
此外,为满足各行业对柴油发电机组的技术要求,各行业领域的操作人员和维修技术人员必须掌握柴油发电机组的构造、原理、性能和维修技术知识,熟练地操作使用、维护和修理柴油发电机组。为此,生产企业必须确保设备的、性能,实际的使用者也要遵守操作规范,双方共同配合才能真正发挥柴油发电机组的好的效果。



近年来,国内发电机组行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发展态势良好,行业规模和企业实力都在不断扩大和增长。在强劲的市场需求推动下,发电机组企业要想实现突破发展,更要加强关注市场。
长期以来,我国柴油发电机组产品凭借成本优势及技术的不断成熟,出口形势持续向好。不仅整个行业规模继续扩大,持续盈利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而且企业自主能力得到提高,新产品开发成果显著,产量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发电设备增长速度加快,产品结构发生了可喜变化。另外,企业基本建设及技术改造逐步提升,不少企业扩建或改建厂房,并加大新产品研发、技术改进的投入力度,产品的出口量有所回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