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型式的选择
双密封类调节阀(如双座阀、双密封套筒阀等)主要的缺点之一就是泄漏大。但上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当时较盛行套筒阀,然而,不少厂家却在套筒阀上下了很大功夫以改进结 构来降低泄漏量,使其演变成非常复杂的结构。于是,这又带来了许多不足:零件多、可靠性差、备件难、维护难、切断效果不理想等等。实际上,这是设计思路都陷入了误区,与其在阀体的“心脏”内作如此复杂的改动
气动薄膜调节阀
结构型式的选择
双密封类调节阀(如双座阀、双密封套筒阀等)主要的缺点之一就是泄漏大。但上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当时较盛行套筒阀,然而,不少厂家却在套筒阀上下了很大功夫以改进结 构来降低泄漏量,使其演变成非常复杂的结构。于是,这又带来了许多不足:零件多、可靠性差、备件难、维护难、切断效果不理想等等。实际上,这是设计思路都陷入了误区,与其在阀体的“心脏”内作如此复杂的改动,倒不如通过外部调整来实现。因此,应选择单密封类调节阀。这样,密封问题、可靠性问题、维修和备件问题均被一一解决了。 此时,解决矛盾的重点转化为介质对阀的不平衡力增大的问题,解决它仅需配强力活塞执行机构、加粗阀杆即可。这种通过外部来解决的办法显然比通过内部的复杂改进要容易得多, 与其说这是办法问题,还不如说这是思路问题。 进入到九十年代,人们开始寻找结构更简单、密封的切断阀。这时,发现角行程阀比直行程阀(单座阀、套筒阀、闸阀)更具有优越性,于是产生了三偏心切断蝶阀、全功能切断阀、硬密封切断球阀。
气动调节阀的安装注意事项
根据阀门的动作方式,气动调节阀可基本分为直行程和角行程两种。气动调节阀的特点就是控制简单,反应,而且它本质安全,不需另外再采取防爆措施。那么,安装气动调节阀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今天波纹管截止阀小编就来和大家谈谈气动调节阀的安装细则。
气动调节阀的安装原则
(1)气动调节阀安装位置,距地面要求有一定的高阀的上、下要留有一定空间,度,阀的上、下要留有一定空间,以便进行阀的拆装和修理。拆装和修理。对于装有气动阀门和手轮的调节阀,必须保证操作、观察和调整方便。
(2)调节阀应安装在水平管道上,并上下与管道垂一般要在阀下加以支撑,保证稳固可靠。直,一般要在阀下加以支撑,保证稳固可靠。对于特殊场合下,于特殊场合下,需要调节阀水平安装在竖直的管道上时,也应将调节阀进行支撑(道上时,也应将调节阀进行支撑(小口径调节阀除外)。安装时,要避免给调节阀带来附加应力,)。
(3)调节阀的工作环境温度要在(-30~+60)调节阀的工作环境温度要在(-30~60)(-30相对湿度不大于95%95%。℃,相对湿度不大于95%。
(4)调节阀前后位置应有直管段,阀前后直管调节阀前后位置应有直管段,段长度不小于10倍的管道直径(10D),10倍的管道直径),以避段长度不小于10倍的管道直径(10D),以避免阀的直管段太短而影响流量特性。
(5)调节阀的口径与工艺管道不同时,应采用异径管连接。在小口径调节阀安装时,可用螺纹连接。管连接。在小口径调节阀安装时,可用螺纹连接。阀体体方向箭头应与流体方向一致。阀体体方向箭头应与流体方向一致。要设置旁通管道。
(6)要设置旁通管道。目的是便于切换或手动操作,可在不停车情况下对调节阀进行检修。可在不停车情况下对调节阀进行检修。
(7)调节阀在安装前要清除管道内的异物,如污垢、焊渣等。
气动切断阀的维修保养
注意:维修前应先将气动切断阀前后的进口和出口阀门管壁上,打开气动切断阀和出口阀门间的小放气阀,泄掉其阀体内的压力,维修安装完成后,应对所有的连接处气密性检查,保养周期推荐为一年一次。
1 拆下气动切断阀的后取压信号管,将其从管线上拆下来;
2 首先将气动切断阀的执行机构部分与主阀进行分离;
3 在气动切断阀主阀体的入、出口法兰和中间阀体的入、出口端作好标记,以免重新组装时出现问题;
4 拧松入口法兰与中间阀体的连接螺钉,将入口法兰拆下;
5 卸下阀口垫压盖的螺钉,检查阀口垫及其下面的O型圈;
6 拧松出口法兰与中间阀体的连接螺钉,将出口法兰拆下;拆除2颗螺钉时,应压住出口法兰,小心弹簧弹出;
7 取出主弹簧,检查主弹簧是否疲劳破坏;
8 取出阀筒O型圈,检查是否破损;
9 检查其他所有的密封元件和防磨环(执行机构)的磨损情况;
10 对所有活动部件进行清洗、润滑;
11 确认所有密封元件完好,按照相反步骤进行组装;
利用球面的球面转动与固定的阀定小锥面相切,它们之间为线接触,这就比上述面对面密封效果好。球阀、球面密封蝶阀等就是采用这一思路来制作的,其泄漏率可达10-6~10-8,高l性能的三偏心蝶阀可达10-8,甚至为零泄漏。除耐腐蚀的衬里阀门外,一般的软密封阀指阀芯或阀座两者之一采用非金属材料(主要为聚四氟乙烯和橡胶等)的密封形式的阀。软密封阀密封效果为佳,但在管道安装、系统的清洗中都有可能留下或多或少不干净的杂物(如焊渣、铁屑等),它们流经调节阀时,容易把软密封阀座或阀芯划伤,使泄漏量增加,密封可靠性差。所以,选择软密封结构必须考虑介质的清洁和投运前严格冲洗管道。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