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生物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菌的质量:保藏的应培养在营养丰富的条件下,使之进入稳定期,稍老一些的菌体对环境抵抗力强。另处,作为冷冻干燥的菌悬液细胞浓度要高不同的菌对冷冻干燥的耐受程度不同,如果保存的菌液细胞浓度不高,就会使以后传种造成困难,保存期也会受到影响。
保护剂:不同种类的保护剂对不同微生物的作用是不同的,如个别在脱脂乳作保护剂的情况下失败率高达99.99%
降COD低温生物菌种价格
低温生物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菌的质量:保藏的应培养在营养丰富的条件下,使之进入稳定期,稍老一些的菌体对环境抵抗力强。另处,作为冷冻干燥的菌悬液细胞浓度要高不同的菌对冷冻干燥的耐受程度不同,如果保存的菌液细胞浓度不高,就会使以后传种造成困难,保存期也会受到影响。
保护剂:不同种类的保护剂对不同微生物的作用是不同的,如个别在脱脂乳作保护剂的情况下失败率高达99.99%,而采用葡聚糖等混和保护剂时失败率大大减少。一般情况下,那些容易保存的对保护剂的要求不很严格,而不易保存的对保护剂的要求却很苛刻。因此,选择好的保护剂是冷冻干燥保存的关键因素。
干燥速度:实验表明,慢速干燥比干燥存活率高,如青霉菌6h干燥存活率为67.3%,而3h为59%。
空气的影响:冷冻干燥后空气对细菌细胞影响较大,可导致细胞损伤进而失败,故在冻干后应立即在真空下融封,才有利于长期保存。
温度的影响:在干燥和真空状况下温度的影响远没有上述几项因素重要,因此可以在室温下保存,但许多微生物在4℃保存的存活率要比在室温下高1倍。
含水量的影响:水分含量过高对菌存活不利,完全脱水也不利于保存,一般把干燥后的细胞含水量控制在3%以下(1%-3%)
低温生物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是指食用菌菌丝体及其生长基质组成的繁殖材料。分为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和栽培种(三级种)三级。工业发酵的有用,其筛选步骤包括分离、初筛和复筛。
挑选具有某种能力的有用,也称种子制备,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经过扩大培养成为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生产的制备过程。以作接入发酵罐中进一步扩大菌体量及合成产物之用,种子制备包括孢子制备和菌丝体制备(见图) 制备 ,其中(1)~(4)为孢子制备过程,保存在沙土管或冷冻管中的生产,用无菌手续挑取少许,接入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在25℃(或较高温度)下培养5~7天(或较长时间。所得孢子还需进一步用较大表面积的固体培养基以获得更多孢子(对于霉菌类孢子制备,多数采用大米、小米之类的天然培养基)。
将培养成熟的斜面孢子制成悬浮液,接种到扁瓶固体培养基上,于25~28℃培养14天。将成熟的扁瓶孢子于真空中抽干,使水分降至10%以下,并放入 4℃冰箱中备用。一次制得的孢子瓶可在生产上延续使用半年左右。菌孢子的培养基大多是采用麸皮或豌豆浸出液、牛肉膏及无机盐与琼脂制成的。将斜面孢子接入扩大的扁瓶孢子培养基中,于28~37℃培养5~14天。所获得的大量孢子可直接作为种子罐的种子。
低温生物的复壮措施
① 纯种分离。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法、稀释平板法或涂布法均可。把仍保持原有典型优良性状的单细胞分离出来,经扩大培养恢复原菌株的典型优良性状,若能进行性能测定则更好。还可用显微镜操纵器将生长良好的单细胞或单孢子分离出来,经培养恢复原菌株性状。
② 通过寄主体内生长进行复壮(如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复壮)。主要是对一些寄生性的菌株,可以将衰的菌株接种到相应的宿主体内,提高其寄生性能及其它性能。
③ 淘汰已衰的个体(采用比较激烈的理化条件进行处理,以杀生命力较差的已衰个体)。可以采用各种外界不良理化条件,使发生衰的个体死去,从而留下群体中生长健壮的个体.如:对'5406'抗生菌的分生孢子进行-30-10度的低温处理5-7天,使80%死去,在抗低温个体中可找到健壮的个体.
④ 采用有效的保藏方法。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