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点降水法就是在基坑开挖之前,在基坑四周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挖方前或挖方过程中利用抽水设备,通过井点不断抽水,使地下水位逐渐至基坑底以下,形成较为稳定的水位曲线,由于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仍不断抽水,这样可使所挖土体始终保持干燥状态,从根本上防止了地下水涌入坑内,也防止了流砂的发生,既改善了工作环境,也利于提高工程质量。若井点降水影响邻近建筑物的沉降与安全,应采取措施,用回灌法,旋
井点降水费用
井点降水法就是在基坑开挖之前,在基坑四周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挖方前或挖方过程中利用抽水设备,通过井点不断抽水,使地下水位逐渐至基坑底以下,形成较为稳定的水位曲线,由于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仍不断抽水,这样可使所挖土体始终保持干燥状态,从根本上防止了地下水涌入坑内,也防止了流砂的发生,既改善了工作环境,也利于提高工程质量。若井点降水影响邻近建筑物的沉降与安全,应采取措施,用回灌法,旋喷加固土壤等法解决。
井点降水有两类:一类为真空抽水,有轻型井点(单级或多极)、电渗井点和喷射井点;另一类为非真空抽水,有管井井点和深井泵等。
降水工程属于危大工程: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是:
1、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2、开挖深度虽未超过3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3、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飞模、隧道模等工程。
由此可见,因为降水工程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范围当中,所以降水工程是属于危大工程的。
基坑宽度小于6米时可沿基坑长边方向布置或环状布置井点
常用的经验参数
1、基坑宽度小于6米时可沿基坑长边方向布置单侧线性井点,大于6米则需两则布置或环状布置井点。单侧线性井点要布置在地下水流靠上游的方向上。
2、降水井运行一段时间后,地下水会形成稳定的降水漏斗。降水漏斗的坡度约为1:10,也就是说,当井点处地下水位下降1米并长时间稳定时,离井点约10米范围内的地下水位都将受到影响,而且,距离井点越远降水幅度越小。
3、一般要求地下水位降到基坑底高程以下0.5~1米,以保持基坑在开挖期间的干燥状态,同时也保障开挖过程中基坑边坡的稳定性。
4、井点间距一般可选择0.8米、1.2米或1.6米,视地下水位和基坑深度而定。在特殊部位可以适当加密井点,以保证降水效果。
5、冲孔深度应比滤管低0.5米左右,回填井管时用粗砂一直填到滤管以上至少1米,在离地表至少0.5米的深度内用粘土进行封口。

基坑降水有什么施工要点
基坑降水有什么施工要点
随着建筑工程领域紧扣时代脉搏,越来越注重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大量深、大基坑,井喷式涌现。在施工过程中降水及防水成为关键,而降水完成后的管井封堵成为防水闭合的一个难点。
基坑工程地下水位监测包含坑内、坑外水位监测。通过坑外水位观测可以了解坑内降水对周围地下水位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防止基坑工程施工中坑外水土流失。
基坑工程地下水位监测又有浅层潜水和深层承压水位之分。通过坑内水位观测可以检验降水方案的实际效果,如:降水速率和降水深度。
水位测量系统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地下埋入材料部分—水位管;第二部分为地表测试仪器—钢尺水位计,由探头、钢尺电缆、接收系统、绕线架等部分组成;第三部分为管口水准测量,由水准仪、标尺、脚架、尺垫等组成。
水位管选用直径50mm左右的钢管或硬质塑料管,管底加盖密封,防止泥沙进入管中。下部留出0.5~1m的沉淀段(不打孔),用来沉积滤水段带入的少量泥沙。中部管壁周围出6~8列直径为6mm左右的滤水孔,纵向孔距50~100mm。相邻两列的孔交错排列,呈梅花状布置。管壁外部包扎过滤层,过滤层可选用土工织物或网纱。上部管口段不打孔,以保证封孔质量。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