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新鲜空气,是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题中之义。如何让蓝天成为常态
四个重点:突出重点改善因子,即PM2.5、雾霾天气;突出重点区域,包括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长三角、汾渭平原及其他重点地区;三是突出重点行业和领域,包括钢铁、火电、水泥、玻璃、焦化、石化以及机动车、散煤燃烧等;四是突出重点时段,秋冬季污染比平常重。
四个结构则包括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
水域监管
蓝天白云、新鲜空气,是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题中之义。如何让蓝天成为常态
四个重点:突出重点改善因子,即PM2.5、雾霾天气;突出重点区域,包括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长三角、汾渭
平原及其他重点地区;三是突出重点行业和领域,包括钢铁、火电、水泥、玻璃、焦化、石化以及机动车、散煤燃烧等;四是突出重点时段,秋冬季污染比平常重。
四个结构则包括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以及用地结构
作为北方雾霾的重要来源,冬季取暖的散煤燃烧自然在整治之列。因此,各地开始大力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工程。
煤改气不仅带来环境效益,还带来社会效益。从环境效益来说,煤改气治霾效果显著。煤改气
煤改电在治理PM2.5、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方面贡献约有三分之一,今后将继续推动双替代。
另外,对于煤改气导致的供暖不足问题已经建立了长效机制,只要是通过电话、微信、网络接到的举报信息,可马上到现
场解决问题。
1月21日,生态环境部在京召开2021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以新时代特色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生态文想,认真落实党的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部级主要干部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专题研讨班精神,总结2020年和“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分析当前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谋划“十四五”工作,安排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生态环境部党组孙金龙出席会议并讲话,生态环境部黄润秋出席会议并作工作报告。议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核心要义集中体现在“三个新”,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生态环境系统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在省部级主要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深刻认识和把握“三个新”的丰富内涵和战略考量,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的重大判断、决策部署上来,认真谋划做好“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2021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确定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推动出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的意见,开展污染防治成效考核和评估。持续推进空气质量提升行动,加强PM2.5和O3协同控制,深入开展VOCs综合治理,加强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做好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空气质量保障准备工作。继续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和海洋污染综合治理行动,大力推进“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推动重点流域、湖泊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推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加强入河(海)排污口监督管理,推进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加强陆海统筹,继续开展渤海入海排污口溯源整治,加强海洋垃圾污染防治监管。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成果集成与上报,持续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和风险管控,推进重点地区开展化工园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继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开展黄河流域“清废行动”,继续强化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防治。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