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产中,常根据对铸件性能的要求。按加热温度的不同,把回火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淬火和随后的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工艺称为调质,即在具有高度强度的同时,又有好的塑性韧性。
1、低温回火:150-250℃ ,M回,减少内应力和脆性,提高塑韧性,有较高的硬度和。用于制作量具、刀具和滚动轴承等。
2、中温回火:350-500℃ ,T回,具有较高的弹性,有的塑
蝶阀铸件批发
在生产中,常根据对
铸件性能的要求。按加热温度的不同,把回火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淬火和随后的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工艺称为调质,即在具有高度强度的同时,又有好的塑性韧性。
1、低温回火:150-250℃ ,M回,减少内应力和脆性,提高塑韧性,有较高的硬度和。用于制作量具、刀具和滚动轴承等。
2、中温回火:350-500℃ ,T回,具有较高的弹性,有的塑性和硬度。用于制作弹簧、锻模等。
3、高温回火:500-650℃ ,S回,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用于制作齿轮、曲轴等。
铸件准确度和度的区别
铸件准确度和度的区别:
1、准确度
指的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测量的准确度高,是指系统误差较小,这时测量数据的平均值偏离真值较少,但数据分散的情况,即偶然误差的大小不明确。
2、度
指使用同种备用样品进行重复测定所的结果之间的重现性、一致性。有可能度高,但度是不准确的。例如,使用1mm的长度进行测定的三个结果分别为1.051mm、1.053、1.052,虽然它们的度高,但却是不准确的。
准确度表示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度表示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和重现性,度是准确度的前提条件。
铸件顺序凝固和同时凝固的原则
铸件顺序凝固原则
采取各种措施,铸件按照远离冒口的部分 先凝固,靠近胃口的部分后凝固,冒口本身 后凝固,这种思路和做法,称为铸件顺序凝固原则。
顺序凝固的优点是:冒口的补缩作用好,可防止缩孔和缩松,获得组织致密且无缩孔的铸件。凝固收缩比较大、结晶温度范围又较窄的合金铸件多采用这种凝固方式。
顺序凝固的缺点是:由于铸件各部分温差大,容易产生应力、变形和热裂。由于需要足够大的冒口和 补贴,会降低工艺出品率,并增加去除冒口和补贴的工作量。
铸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难免遇到缩孔、气泡、偏析等铸件缺陷,造成铸件成品率低,重新回炉生产又面临着大量的人力、电能的消耗。如何减少铸件缺陷是铸造人士一直关心的问题。 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份由 铸造大师John Campbell 提出的减少铸件缺陷的准则,希望对铸造行业的同仁们有所帮助。
1、避免裹气(产生气泡)
避免浇注系统裹气而产生的气泡进入型腔。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达到:
合理设计阶梯型浇口杯;
合理设计直浇道,充满;
合理使用“水坝”;
避免采用“井式”或其他开放式浇注系统;
采用小截面横浇道或在直浇道于横浇道连接处附近使用陶瓷过滤片;
使用除气装置;
浇注过程无中断。
2、避免砂芯气孔
避免砂芯或砂型产生的气泡进入型腔金属液中。砂芯 非常低的含气量,或者采用适当的排气以阻止砂芯气孔产生。除非能 干透,否则不能用黏土基砂芯或模具胶。
3、避免缩孔
由于对流影响及不稳定的压力梯度,厚大截面的铸件是无法实现向上补缩。所以要遵循所有的补缩规律来良好的补缩设计,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进行验证,实际浇注样件。控制砂型和砂芯连接处的飞边水平;控制铸型涂料厚度(如果有的话);控制合金及铸型温度。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