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快建立以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通过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等工作,严肃查处了各类违1法违规行为,推动问题整改和生态修复,破坏生态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但我国生态保护形势仍不容乐观。我国生态环境本底脆弱,生态破坏事件依然时有发生,“大跃进式”造景、违背规律搞保护和修复等“生态形式主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十年禁捕
近年来,各地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快建立以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通过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等工作,严肃查处了各类违1法违规行为,推动问题整改和生态修复,破坏生态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但我国生态保护形势仍不容乐观。我国生态环境本底脆弱,生态破坏事件依然时有发生,“大跃进式”造景、违背规律搞保护和修复等“生态形式主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生态保护形势依然严峻。生态保护监管全过程链条有待完善,生态保护监管能力亟待提升。
要不断完善长江口“一市两省”的部门执1法协作、区域执1法联动机制,坚持江海统筹、水陆共治、标本兼治,实现长江口禁捕执1法监管常态化、长效化,确保长江禁渔令落实落地。要持续保持执1法高压态势,重拳出击,依法严抓严管严打非1法捕捞行为,落实落细各项管理措施。尤其是要尊重历史、逐步压减,强化长江口鳗苗捕捞管控区的管理,努力做到执1法监管无死角。要加强渔政执1法队伍和渔船基层管理组织队伍建设,着力增强执1法监管和基层组织管理能力,提升执1法装备和人员待遇水平,进一步提高执1法监管效率。

长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河流之一,也是维护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暴利驱使下,对长江鱼类的捕捞、运输、销售,已经形成完整的黑色地下产业链。非1法捕捞违1法成本低,建议增加工具和手段,充分利用视频监控、无人机等高科技技术手段,推动集约化管理。
渔政执1法部门依靠执1法船巡逻,实现水域的监控和管理,但是在执1法硬件设备上缺乏雷达、视频监控和信息处理等。而违1法捕捞行为多集中在执1法巡查间歇或夜间实施、并且实施迅速、隐蔽性强,常规的执1法巡查、执1法检查等手段难以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导致执1法效率降低。
绵延6300公里的长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zui丰富的河流之一。据不完全统计,长江流域有水生生物4300多种,其中鱼类400余种,特有鱼类180余种。伴随着过去4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长江生物多样性的衰1退十分严重,超过30%的鱼类濒临灭1绝,就连青、草、鲢、鳙“四大家鱼”的资源量也大幅萎缩。
自2002年起,我国实施了每年3至4个月的长江禁渔期制度,这对渔业资源保护产生了一定效果。但相关人士认为,阶段性休渔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江生态问题。长江中“四大家鱼”的性成熟年龄一般为3到5年,相关人士在洞庭湖考察时发现,禁渔期刚刚结束渔民就下湖捕捞,很多鱼苗还没来得及长大就被1捕捞上岸。为此,他当时在2006年提出,把阶段性休渔改为全1面休渔十年,这样不仅有助于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数量恢复,也有利于以鱼为食的江豚等重点保护动物的生存繁衍。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