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防水的设计应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防”指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混凝土结构自身防水能力和采用其他防水措施,使工程具有一定防止地下水渗入的能力。
“排”是利用自流排水条件或机械排水法将地下水排走,为工程堵漏防水创造有利条件。
“截”是在工程所在地的地表设置排水沟、截洪沟、导排水系统,将地表水、雨水
渗水处理
地下工程防水的设计应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防”指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混凝土结构自身防水能力和采用其他防水措施,使工程具有一定防止地下水渗入的能力。
“排”是利用自流排水条件或机械排水法将地下水排走,为工程堵漏防水创造有利条件。
“截”是在工程所在地的地表设置排水沟、截洪沟、导排水系统,将地表水、雨水尽快走,防止和减少雨水,裂隙水进入工程。
“堵”是在围岩、结构、内衬有裂隙水或渗透水时,采用注浆、嵌填、抹面、涂刷防水材料等方法、堵住渗透水,为施工创造有利条件。确保工程建成后具有良好的防水功能。
外墙渗漏水主要是因墙体砌筑质量不良、外墙洞口处理不当、外墙抹灰或粘贴面砖的质量不合要求等原因引起的;飘窗渗漏水主要是因铝合金或塑钢窗框与墙体连结不牢,密封不严。
墙体砌筑质量不良
在砖砌体的诸种质量通病中,影响外墙渗漏的原因有:
1、 砖层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足80%,竖向灰缝无砂浆(空缝或瞎缝),为雨水渗漏预留了内部通道;
2、 框架结构中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或板底时,未经停歇,即砌斜砖顶至梁、板底,以后随着砌体因灰缝受压缩变形,造成墙体下沉,斜砌砖体与梁、板间形成间隙,外墙抹灰或刮糙时,在此间隙处形成裂缝;
3、 框架柱与填充墙间的拉接筋不满足砖的模数,砌筑时折弯钢筋压入砖层内,形成局部位置砌体与柱间产生较大的间隙,抹灰时该处易产生裂缝。
预防及治理措施:
1、 改善砂浆和易性,推广“三一砌筑法”,严禁用干砖砌墙,确保灰浆饱满度和提高粘结强度;
2、 填充墙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间隔15天后,再将其补砌挤实,并用水泥砂浆将斜向砖缝嵌填密实;
3、 按砖的模数,在框架柱上植筋。
顶楼漏水原因外部原因
因为屋顶结构不合理造成,在过去的一些老式楼房的外墙因为其混凝土板导致雨后的渗水或墙体发霉。
1、房屋年代久远,居住房屋久了加上没有做好保养和维护的措施,而房屋屋面层防水材料老化损坏,那么房屋漏水也属于正常原因。
2、有的房屋顶楼里种了许多的植物,其实这对房屋的防水材料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3、建筑商偷工减料,使用劣质防水材料,这样房屋不漏水都不正常了,不过随着现在建筑质量监督部门的严格,这种情况的发生也越来越少了。

防水补漏工程验收1、基层验收: 防水层施工前将验收合格的基层表面尘土、杂物清理干净。铺贴卷材防水层的基层,泛水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无起砂、空裂,且平整洁净,无积水现象,阴阳角应做成圆弧形或钝角。
2、基层处理剂验收: 基层表面处理剂是将氯丁橡胶沥青粘结剂加入工业稀释,搅拌均匀,用长滚刷或喷浆机均匀涂刷于基层表面上,涂刷应均匀,不、不堆积,不得有漏刷或淋点等缺陷。
3、附加层验收: 女儿墙、水落口、管根、檐口、阴阳角、分隔缝等细部必须做附加层,附加范围内为两侧不少于250㎜;即附加层的宽度为500㎜,管根四周附加层的宽度不应小于500㎜,分隔缝不小于250㎜,附加层材料为同等材质SBS卷材。质量要求满沾满烤,搭接宽度100mm,不允许空鼓,褶皱。
4、整体验收: 防水卷材的铺贴、搭接、收头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屋面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且粘结牢固,无空鼓、滑移、翘边、皱折、损伤等缺陷。
5、搭接方法及宽度要求: 铺贴卷材采用搭接法,双层施工时上下层及相领两幅卷材的搭接缝要错开1/2幅长,铺贴方法采用满粘法,长短边搭接宽度不小于100㎜。平行于屋脊的搭接缝应顺流水方向搭接。
6、空鼓率的验收: 铺贴卷材时基层不干燥,铺贴不认真,边角处易出现空鼓;铺贴卷材应掌握基层含水率,不符合要求不能铺贴卷材,同时铺贴时应平、实,压边紧密,粘结牢固。
7、渗漏: 多发生在细部位置。铺贴附加层时,从卷材剪配、粘贴操作,应使附加层紧贴到位,封严、压实,不得有翘边等现象。
8、蓄水试验: 经过表面验收后,要求整体做蓄水实验,蓄水高度以高处带水为宜,坡度大于5%以上的屋面,需要做淋水实验,要求蓄水(淋水)试验时间不小于24小时。无渗无漏为合格。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