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氧发酵法部分厌氧细菌,包括梭菌属的部分成员,能够将糖类直接转化为而不需要乙醇作为中间体。总体反应方程式如下:C6H12O6==3CH3COOH此外,许多细菌能够从仅含单碳的化合物中生产,例如,或二氧化碳与氢气的混和物。2CO2 + 4H2 →CH3COOH + 2H2O2CO + 2H2 →CH3COOH梭菌属因为有能够反应糖类的能力,减少了成本,这意味着这些细菌有比醋菌属细菌的乙醇氧化法生产更
工业级冰醋酸供应商
无氧发酵法部分厌氧细菌,包括梭菌属的部分成员,能够将糖类直接转化为而不需要乙醇作为中间体。总体反应方程式如下:C6H12O6==3CH3COOH此外,许多细菌能够从仅含单碳的化合物中生产,例如,或二氧化碳与氢气的混和物。2CO2 + 4H2 →CH3COOH + 2H2O2CO + 2H2 →CH3COOH梭菌属因为有能够反应糖类的能力,减少了成本,这意味着这些细菌有比醋菌属细菌的乙醇氧化法生产更有效率的潜力。然而,梭菌属细菌的耐酸性不及醋菌属细菌。耐酸性梭菌属细菌也只能生产不到10%的,而有的醋酸菌能够生产20%的。使用醋酸属细菌制醋仍然比使用梭菌属细菌制备后浓缩更经济。所以,尽管梭菌属的细菌早在1940年就已经被发现,但它的工业应用范围较窄。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3.3 g/kg(大鼠经口);1060 mg/kg(兔经皮)。LC50:5620 ppm,1 h(小鼠吸入);12.3 g/m3,1 h(大鼠吸入)。人经口1.47 mg/kg,量,出现消化道症状;人经口20~50 g,致死剂量。80%浓度的醋酸能导致豚鼠皮肤的严重灼伤,50%~80%产生中等度至严重灼伤,小于50%则很轻微,5%~16%浓度从未有过灼伤。人不能在2~3 g/m3浓度中耐受3 min以上。人的口服致死量为20~50 g。亚急性和慢性毒性:本品浓度在100 mg/m3左右时慢性作用可使工人的鼻、鼻咽、睑和咽喉发生反应,甚至引起。人吸入(200~490)mg/m3×(7~12)年,有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慢性、等症状。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大肠300 ppm(3 h)。姊妹染色单体交换:人淋巴细胞5 mmol/L。生殖毒性:大鼠经口剂量(TDL0):700 mg/kg (18d,产后),对新生鼠行为有影响。大鼠内剂量(TDL0):400 mg/kg(1 d,雄性),对雄性生育指数有影响。健康危害:侵入途径为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吸入后对鼻、喉和呼吸道有刺激性。有强烈刺激作用。皮肤接触,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引起化学灼伤。误服浓乙酸,口腔和消化道可产生,重者可因而致死。慢性影响: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慢性和。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肤干燥、脱脂和皮炎。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1.用铝合金桶或塑料桶包装。大量的运输由铁路槽车完成,有时也用驳船运输乙酸。乙酸贮运时应远离火种、热源,不可与氧化剂、碱类物品共贮混运。贮存乙酸的容器要注意密封,注意防火、防爆。
2.储存注意事项[27]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冬季应保持库温高于16℃,以防凝固。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乙酸既是常用的名称,也是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合会(IUPAC)规定的名称。俗称醋酸(acetic acid),该名称来自于拉丁文中的表示醋的词“acetum”。无水的乙酸在略室温的温度下(16.7℃),能够转化为一种具有腐蚀性的冰状晶体,故常称无水醋酸为冰醋酸,冰乙酸,冰形醋酸,乙酸冰。
乙酸的实验式(即简式)为CH2O,化学式(即分子式)为C2H4O2。常被写为CH3-COOH、CH3COOH或CH3CO2H来突出其中的羧基,表明更加准确的结构。失去H后形成的离子为乙酸根阴离子。乙酸的正式缩写是AcOH 或 HOAc,其中Ac代表了乙酸中的乙酰基(CH3CO)。酸碱中和反应中也可以用HAc表示乙酸,其中Ac代表了乙酸根阴离子(CH3COO),但很多人认为这样容易造成误解。上述两种情况中,Ac都不应与化学元素中锕的缩写混淆。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