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烷指数
按照GB/T 11139-1989标准方法,可以通过馏分油的密度和中平均沸点用下式计算其十六烷指数:十六烷指数=431.29-1586.88ρ20+730.79(ρ20)2+12.392(ρ20)3+0.0515(ρ20)4- 0.554t50+97.803(lgt50)2式中ρ20—馏分油在20℃时的密度,g/cm3 ;t50— 馏分油的中平均沸点,即用GB
9727-Z10CCS粘度标油 CL140
十六烷指数
按照GB/T 11139-1989标准方法,可以通过馏分油的密度和中平均沸点用下式计算其十六烷指数:十六烷指数=431.29-1586.88ρ20+730.79(ρ20)2+12.392(ρ20)3+0.0515(ρ20)4- 0.554t50+97.803(lgt50)2式中ρ20—馏分油在20℃时的密度,g/cm3 ;t50— 馏分油的中平均沸点,即用GB/T 6536-1997方法对油品进行蒸馏时,馏出50%体积时的相应温 度,℃。十六烷值增加,燃料着火性能改善,颗粒物(PM)、碳氢化合物(HC)和可溶性有机物(SOF)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十六烷值改进剂机理其作用bai机理是这些化合物容易在O-N键及O-O键处发生分解,产生成du自由基碎片或含氧化zhi合物,由于它的分解活化dao能较低,使燃料自然过程中的活化能降低为十六烷值改进剂的分解活化能.十六烷值改进剂分解产物成为链反应的引发剂,降低了反应开始的温度,从而改善了燃料的着火性能。在柴油机中,空气在汽缸中压缩到一定程度后喷入柴油,利用压缩产生的热使油着火燃烧,而在汽油发动机中则是将汽油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在汽缸中压缩到一定程度后,用火花塞点火燃烧。
目前,市场上较为推广的一种十六烷值改进剂是酯,萨洛加[1]通过对十六烷值改进剂燃烧效果的研究,总结出十六烷值改进剂具有如下的三大作用:(1)可降低柴油氧化-分解反应的起始温度;(2)扩大在火焰前缘阶段的反应范围;(3)降低了柴油的着火温度。也有以2,2,4,4,6,8,8-七甲基壬烷代替2-甲基萘,设定其十六烷值为15。以酯为例,说明十六烷值改进剂的作用机理如下:在火焰的前缘阶段发生分解反应:RONO2RO+NO2所生成的RO和NO2引发了一系列的链反应:RH+NO2R+HNO2HNO2+O2HO2+NO2ROR'+醛或酮R'+O2R'OO通常十六烷值改进剂分解生成的自由基的主链越长,支链和自由基越少,其性能越好。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