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刚刚起步
垃圾渗滤液是指垃圾在填埋场、堆放场进行厌氧发酵、有机物分解、降水淋洗和冲刷、地表水和地下水得浸没而形成一种含有高浓度悬浮物、高浓度有机或无机成分的液体,主要来源是:
(1)现场填埋自然降水;
(2)垃圾本身含有水分;
(3)使微生物厌氧分解。
由于渗滤液成分复杂,其渗滤液中各种物质含量随填埋时间的不同而变化很大。20世纪80年代
膜法脱氨工艺
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刚刚起步
垃圾渗滤液是指垃圾在填埋场、堆放场进行厌氧发酵、有机物分解、降水淋洗和冲刷、地表水和地下水得浸没而形成一种含有高浓度悬浮物、高浓度有机或无机成分的液体,主要来源是:
(1)现场填埋自然降水;
(2)垃圾本身含有水分;
(3)使微生物厌氧分解。
由于渗滤液成分复杂,其渗滤液中各种物质含量随填埋时间的不同而变化很大。20世纪80年代,卫生填埋场的建设才刚刚起步,渗滤液处理工程刚刚起步。目前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技术主要分为物化、生物、土地三个方面。
氨氮吹脱、低浓度氨氮配体吸附和电催化氧化深度处理技术
针对目前国内氨氮废水处理成本高、达标难度大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利用密闭节能的高浓度氨氮吹脱、低浓度氨氮配体吸附和电催化氧化深度处理技术。封闭吹脱节能技术解决了现有的气提或吹脱工艺在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过程中存在的能耗高、成本高的问题,其主要特点是:系统内能得到充分利用,能源可节约40%;有效避免系统结垢,吹脱,出水氨氮浓度不超过50mg/L;90%以上的氨氮通过多种铵盐产品综合回收。利用配体吸附深度脱氮技术,以高K+、Na+、Ca2+、Mg2+等阳离子的存在为条件,对废水中的NH3进行选择性脱除,使氨氮浓度达到排放标准,且氨氮吸附饱和后,可再生解吸,再循环利用。利用电解催化氧化深度脱氮工艺,可使废水中残留的低浓度氨氮经电解催化氧化转化为氮气,出水氨氮浓度一般可达2-5mg/L。

垃圾渗滤液整体处理工艺复杂
垃圾渗滤液中B/C含量较高,具有良好的生化性,但氨氮含量过高会造成C/N失调,无法满足C:N:P=100:5:1微生物养分条件的要求,导致生化处理需要较大的生化处理池,停留时间长,碳源补充不足,尾水中氨氮难以稳定达标排放。在实际工程中,为了保证尾水稳定达标排放,需要对尾水进行化学氧化、膜过滤、反渗透等深度处理,造成渗滤液整体处理工艺复杂,流程长,工程投资大,占地面积大,运行费用高。加强垃圾渗滤液脱氨 预处理,有利于简化工艺,缩短废水生化处理停留时间,减少投资和运行费用,简化操作和管理,同时渗滤液中含有的大量氨氮也具有很高的回收利用价值。

氨氮废水处理技术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
氨排放主要来源于化工、冶金、化肥、煤气、焦化、鞣革、味精、肉制品、水产养殖等行业以及垃圾渗滤液等。氨排放废水对鱼类和某些生物也有毒性。此外,含有少量氨氮的废水回用后,对某些金属尤其是铜等有腐蚀作用,还可促进输水管道和用水设备中的微生物繁殖,形成生物垢,并使其堵塞。
目前,我国氨氮废水处理技术主要有吹脱法、化学沉降法、折点氯化法、离子交换法、生物处理法、膜处理法等,其工艺技术多种多样,但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或者投资过大,或者产生了需要二次处理的污染物,或者占地过大,或者易受环境影响。这就影响了氨氮废水处理技术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