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的种类
蟋蟀属于昆虫纲(Insecta)直翅目(Orthoptera),到目前还没有一种分类系统得到普遍认可,但大多数分类学家承认蟋蟀为总科,将蟋蟀总科一般分为9~11科,我国蟋蟀总科已知有230种(亚种)隶属于10个科(蚁蟋科、蛉蟋科、蟋蟀科、貌蟋科、癞蟋科、铁蟋科、扩胸蟋科、蛛蟋科、树蟋科、蛣蟋科)。其中蟋蟀科是蟋蟀总科中类群,其下属的油葫芦、斗蟋、棺
幼儿园灭蚊蝇机构
蟋蟀的种类
蟋蟀属于昆虫纲(Insecta)直翅目(Orthoptera),到目前还没有一种分类系统得到普遍认可,但大多数分类学家承认蟋蟀为总科,将蟋蟀总科一般分为9~11科,我国蟋蟀总科已知有230种(亚种)隶属于10个科(蚁蟋科、蛉蟋科、蟋蟀科、貌蟋科、癞蟋科、铁蟋科、扩胸蟋科、蛛蟋科、树蟋科、蛣蟋科)。其中蟋蟀科是蟋蟀总科中类群,其下属的油葫芦、斗蟋、棺头蟋等也是我们生活中为常见的,同时也是容易造成危害的主要属种。
1.1 黄脸油葫芦(Teleogryllus emma)体长约24毫米。头部圆形,体背黑褐色,有光泽。腹面为黄褐色,头顶黑色,复眼周围及面部橙黄色,两复眼内具橙黄色的倒“八”字形纹。
1.2 迷卡斗蟋(Velarifictorus micado)体长约16毫米,头部宽圆,后头有6条黄色短纵纹,两侧单眼之间具1条中间狭窄两端宽,形似大括号“{”的黄色带,中间单眼处具一小黄斑点。
1.3 石首棺头蟋(Loxoblemmus equestris)体长约12毫米,头部宽圆,后缘有4条黄色短小纵纹,复眼间白色或黄色横带,头前扁,前缘凸并向下倾斜。
1.4 多伊棺头蟋(Loxoblemmus doenitzi)体长约20mm,颜面明显倾斜,雄性颜面向两侧扩展突起,突起超出复眼。
1.5 小素蟋(Mitius minor)体长约10毫米,头部圆,黑色具光泽,无其他纹路,体黑色,前胸背板方形,黑色不具光泽,足黄褐色。
唇足纲特征及分类
提到,我们的印象应该是它那密密麻麻的腿,身子蜿蜒,无声游走,令人毛骨悚然。但我们真的认识吗?我们日常见到的“”不一定都是,它还有可能是地、蚰蜒和石。之所以我们会把这几种动物弄混,是因为它们都是隶属于节肢动物门,唇足纲的动物。”唇足纲特征及分类唇足纲动物头部前侧缘有1对细长的触角。口器由1对大颚和2对小颚组成。躯干部的体节由4片几丁质板连接而成。侧板上具有步足、气孔和几丁质化的小片。每一体节有1对步足。
唇足纲根据气门着生的位置可分为背气门亚纲和侧气门亚纲,两个亚纲共包含五个目:蚰蜒目、石目、地目、目和杯目。其中杯目比较原始,可以视作唇足纲里的“鸭嘴兽”,仅分布于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且只有两个物种。除杯目外,其它四目在我国均有分布。

蟑螂的种类
蟑螂在昆虫分类学上属网翅目、蜚蠊科。早在3.5亿年前就生活在地球上了,因此它是古老的昆虫之一。目前已知的种类有5000多种,分家栖和野栖两种。野栖种类占本目的绝大多数,它们大多生活在草丛、枯枝落叶堆、碎石或树皮下。也有生活于蚁、白蚁、蜂类等巢穴中,一般与人类关系不大。成为卫生害虫的家栖种类约占本目的0.5%,主要属于蜚蠊科、姬蠊科和翅蠊科,我国已知有170多种(不包括地鳖类)。常见的有美洲大蠊、澳洲大蠊、褐斑大蠊、德国小蠊和黑胸大蠊等几种。深圳市及广东省乃至南方大部分地方危害为严重的都是德国小蠊。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