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文化是我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现在留存下来的完整古建筑越来越少了,但人们仍会尽力去保护甚至重建这些古建筑,这也是为什么仿古建筑会越来越多。在我们的建筑文化中,有一种叫做“斗拱”的结构建筑被频繁提及,就连世博会中的馆也是以此为灵感打造。
在解释“斗拱”之前,不得不先提到“榫卯”的概念。榫卯,顾名思义,由“榫”和“卯”两个构件组成,是我国传统的木结构连接方式
古建木斗拱
建筑文化是我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现在留存下来的完整古建筑越来越少了,但人们仍会尽力去保护甚至重建这些古建筑,这也是为什么仿古建筑会越来越多。在我们的建筑文化中,有一种叫做“斗拱”的结构建筑被频繁提及,就连世博会中的馆也是以此为灵感打造。
在解释“斗拱”之前,不得不先提到“榫卯”的概念。榫卯,顾名思义,由“榫”和“卯”两个构件组成,是我国传统的木结构连接方式,凸出为“榫”、凹进为“卯”,采用凹凸结合的方式,不需要一颗钉子,也可以形成相当稳固的结构体系,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
你了解斗拱结构吗和榫卯结构有哪些区别
它们的关系是,在建造过程中,斗拱的部分构件采用了榫卯的连接方式,在传统木结构建筑与家具中,榫卯的连接方式是广泛应用的,各种精巧榫卯构件不胜枚举。同时,在斗拱发展的后期,一些斗拱中的构件虽失去结构作用但因形制被保留下来,做成假构件,例如 “昂”的发展,这是的斗拱已经并不能完全体现传统木构之精妙了,何况榫卯?
古建斗拱是建筑主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顶、额枋和檐檩间或构架间,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仿古斗拱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古建斗拱的实例早见于战国时期中山国出土的四龙四凤铜方案。
斗栱在古建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增大距离:它向外出挑,可把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
其实斗拱的结合 一点也不复杂,斗上置拱,拱上置斗,斗上又置斗, 重复交叠,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 简单的斗拱 一旦开始结合 ,却非常复杂,斗拱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榫卯。
紫禁城古建筑的斗拱类型很丰富,如位于两根立柱之间的斗拱称为平身科斗拱,位于柱顶之上的斗拱为柱头科斗拱,位于建筑四个转角部位的斗拱称为角科斗拱等。斗拱的初始功能是支撑屋檐,并把屋顶的重量往下传递给柱子。其历史发展过程是由构造简单到复杂,功能由纯粹的支撑到集建筑力学、美学于一体。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