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启动北斗一号系统工程建设;2000年,发射2颗地球静止轨道,建成系统并投入使用,采用有源定位体制,为用户提供定位、授时、广域差分和短报文通信服务;2003年发射第3颗地球静止轨道,进一步增强系统性能。北斗系统发展目标,满足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用户提供连续、稳定、可靠的服务;发展北斗产业,服务
北斗回收价格
1994年,启动北斗一号系统工程建设;2000年,发射2颗地球静止轨道,建成系统并投入使用,采用有源定位体制,为用户提供定位、授时、广域差分和短报文通信服务;2003年发射第3颗地球静止轨道,进一步增强系统性能。北斗系统发展目标,满足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用户提供连续、稳定、可靠的服务;发展北斗产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深化国际合作,共享导航发展成果,提高导航系统的综合应用效益。北斗三号系统建立了时间和空间基准,增加了星间链路运行管理设施,实现了基于星地和星间链路联合观测的轨道和钟差测定业务处理,具备定位、测速、授时等基本导航服务能力;同时,开展了短报文通信、星基增强、国际搜救、精密单点定位等服务的地面设施建设。
保持时空基准,推动与其他导航系统时间坐标框架的互操作。北斗系统时间基准(北斗时),溯源于协调世界时,采用国际单位制(SI)秒为基本单位连续累计,不闰秒,起始历元为2006年1月1日协调世界时(UTC)00时00分00秒。北斗时通过授时中心保持的UTC,即UTC(NTSC)与国际UTC建立联系,与UTC的偏差保持在50纳秒以内(模1秒),北斗时与UTC之间的跳秒信息在导航电文中发播。
高度重视北斗系统建设发展,自20世纪80年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导航系统发展道路,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建成北斗三号系统,向提供服务。保持时空基准,推动与其他导航系统时间坐标框架的互操作。

未来,北斗系统将持续提升服务性能,扩展服务功能,增强连续稳定运行能力。2020年年底前,北斗二号系统还将发射1颗地球静止轨道备份,北斗三号系统还将发射6颗中圆地球轨道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星和2颗地球静止轨道星,进一步提升基本导航和区域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并实现短报文通信、星基增强、国际搜救、精密单点定位等服务能力。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