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游河南境内两岸,分布着大量的鹅卵石,有石英质、花岗岩质及杂石质等。其中石英质鹅卵石约占总量的五分之一左右,仅河南省市郊济源市和洛阳孟津县采石场石英质球石的储量约在几十万吨以上,而且质地较纯,相对密度较大,表面光滑细腻,经挑选后,完全可作为大吨位球磨机中的研磨介质。其研磨,成本低廉,值得向中西部陶瓷企业推荐使用。
巨型鹅卵石具古、拙之美,历经千年风吹雨淋而成,有着“古
精品雨花石
黄河中游河南境内两岸,分布着大量的鹅卵石,有石英质、花岗岩质及杂石质等。其中石英质鹅卵石约占总量的五分之一左右,仅河南省市郊济源市和洛阳孟津县采石场石英质球石的储量约在几十万吨以上,而且质地较纯,相对密度较大,表面光滑细腻,经挑选后,完全可作为大吨位球磨机中的研磨介质。其研磨,成本低廉,值得向中西部陶瓷企业推荐使用。
巨型鹅卵石具古、拙之美,历经千年风吹雨淋而成,有着“古”的文化品格。人欣赏的石,不但要怪,而且要“丑”。艺术家对怪且丑的石头倍加欣赏,清·郑板桥有精彩之论:“米元章论石,曰瘦、曰皱、曰漏、曰透,可谓尽石之妙矣。东坡又曰:石文而丑,一丑字则千态万状皆从此出……燮赏画此石,丑石也,丑而雄,雄而秀。“这种美学思想在刘熙载《艺概》中得到了强调和发挥:“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一“丑”字,丘壑未易尽言。”这是一种高层次对美的欣赏和追寻。
如今及国外赏玩、收藏雨花石的人越来越多,它已成为馈赠来宾、亲友的礼品,雨花石风光。雨花石以晶莹玉润的质地美、钟灵毓秀的形态美、瑰丽璀璨的色彩美、莫测变幻的纹理美、匪夷所思的呈像美以及神韵天成的意境美,奠定了其在观赏石中的地位与价值,被誉为"天赐国宝"、"石中皇后"!鉴于雨花石如此之美,1993年人民共和国拍摄了专题纪录片《雨花石》,1994年4月拍摄完毕后译成了10种外语,用于我国各驻外对外文化宣传及海外有关播放,又一次掀起了"雨花石"热。雨花石生成艰难,收藏亦非易事。它不仅是财力、眼力、毅力和缘分的结合,收藏过程本身,也是对藏石人综合的考验。
大约在1亿年以前的中生代,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岩浆冒出地表,得到冷却的岩浆便形成花岗岩。此后距今几千年前,由于岩浆引起花岗石错动挤压,从而产生了大量体积较小的石块,那些在水边的石块,经过长时期水的缓慢冲刷和自身的相互滚动,终形成今天的天然鹅卵石。
再硬的顽石,在河水的冲刷下,也慢慢变得光滑,直到浑然天成,光滑如卵。
天然鹅卵石是经过很长时间,逐渐形成的。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