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管板式碳化硅换热器,这种换热器是列管式换热器中构造简单、使用普遍的一种。该换热器主要由圆柱形壳体、管束(换热管)、管板、封头(端盖) 及物料进出口接管等部件组成。管束平行排列,两端固定在管板上。管束固定的方法可采用焊接法、胀接法或胀接一焊接法。端盖与壳体上分别焊上法兰,法兰间用螺钉联接,清洗或检修时可以拆卸。管内和管外空间,分别称为管程和壳程。端盖和壳体上分别焊上
列管式碳化硅换热器生产商
固定管板式碳化硅换热器,这种换热器是列管式换热器中构造简单、使用普遍的一种。该换热器主要由圆柱形壳体、管束(换热管)、管板、封头(端盖) 及物料进出口接管等部件组成。管束平行排列,两端固定在管板上。管束固定的方法可采用焊接法、胀接法或胀接一焊接法。端盖与壳体上分别焊上法兰,法兰间用螺钉联接,清洗或检修时可以拆卸。管内和管外空间,分别称为管程和壳程。端盖和壳体上分别焊上冷、热两种流体的进出口接管,冷热两种流体就分别在管程和壳程内流动,管束的表面积即为传热面积。
管壳式换热器:
管壳式(又称列管式) 换热器是管壳式换热器主要有壳体、管束、管板和封头等部分组成,壳体多呈圆形,内部装有平行管束或者螺旋管,管束两端固定于管板上。在管壳换热器内进行换热的两种流体,一种在管内流动,其行程称为管程;一种在管外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管束的壁面即为传热面。管子的型号不一,过程一般为直径16mm 20mm或者25mm三个型号,管壁厚度一般为1mm,1.5mm,2mm以及2.5mm。进口换热器,直径低可以到8mm,壁厚仅为0.6mm。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2012年来也在逐渐推广开来。管壳式换热器,螺旋管束设计,可以大限度的增加湍流效果,加大换热效率。内部壳层和管层的不对称设计,大可以达到4.6倍。这种不对称设计,决定其在汽-水换热领域的广泛应用。大换热效率可以达到14000w/m2.k,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同时,由于管壳式换热器多为金属结构,随着新版GMP的推出,不锈钢316L为主体的换热器,将成为饮料,食品,以及制药行业的必选。
1.提高换热器传热系数
提高换热器传热系数只有同时提高板片冷热两侧的表面传热系数,减小污垢层热阻,选用热导率高的板片,减小板片的厚度,才能有效提高换热器的传热系数。
2.提高对数平均温差
板式换热器流型有逆流、顺流和混合流型 (既有逆流又有顺流 )。在相同工况下,逆流时对数平均温差大,顺流时小,混合流型介于二者之问。提高换热器对数平均温差的方法为尽可能采用逆流或接近逆流的混合流型,尽可能提高热侧流体的温度,降低冷侧流体的温度。
现在有很多的行业都在使用板式冷却器,那么大家是否了解板式冷却器的技术特点呢?下面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下。
1.传热系数高,承压能力强;传热板片经冷冲击形成不同波纹形状结构,在板片组内板片有较多支撑点相互接触,板片波纹与板片间的支撑点能使流体在较小的流速下产生湍流,从而使闭冷器的换热能力得到提高,承压能力得到加强。
2.分流区域:板片的进口分流区设计有流线引导槽,均匀公布流速,去除了流速死区,从而避免了因污垢堆积而产生的腐蚀,同事有提高了板片换热面积的利用率,对于宽度较大的板片,还增加了顺等势线均压槽,流线引导槽和顺等势均压槽交叉形式的阻力很小,从而形成了具有近乎的均流作用的分流区。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