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居住建筑群的组合应充分考虑整体的节能效果,以有利于居住区内的自然通风。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居住区规划应确保“风道”的畅通,建筑群的入风口和出风口应结合主导风合理设置,使空气流通。居住建筑的用能设备主要是指采暖空调系统,公共建筑的用能设备主要是指采暖空调系统和照明两大类。②按照夏季盛行风向作为建筑的主要朝向,排列建筑物应遵循南小北大、南低北高的原则,确保居住区内建筑对自然
绿色建筑检测标准
第三,居住建筑群的组合应充分考虑整体的节能效果,以有利于居住区内的自然通风。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居住区规划应确保“风道”的畅通,建筑群的入风口和出风口应结合主导风合理设置,使空气流通。居住建筑的用能设备主要是指采暖空调系统,公共建筑的用能设备主要是指采暖空调系统和照明两大类。②按照夏季盛行风向作为建筑的主要朝向,排列建筑物应遵循南小北大、南低北高的原则,确保居住区内建筑对自然风的共享性,同时也使北面高大的建筑成为人工的风障,这样的建筑群体在夏季能迎合南风、引导空气穿越,冬季又能阻挡寒冷北风的侵袭,较好地适合气候的变化。③减少采用封闭式建筑组合,平面组合成“U”型的居住建筑组团,开口应尽可能朝向夏季主导风向,保证“U”型内部建筑的空气流通。④在规划阶段充分利用计算机实行三维模型的日照模拟运算,在满足采光、日照、防火等要求下,利用建筑物的自遮挡和建筑群间的相互遮挡,减少太阳辐射对居住建筑的影响。
此外,挡板式遮阳、帘式遮阳、百叶遮阳等方式对于窗户遮阳都有非常好的效果,但对建筑采光则有一定的影响。而对于建筑墙体和屋面的遮阳,当前较为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栅格遮阳和绿化遮阳。建筑外遮阳能有效地阻隔部分太阳光直接照射到建筑物的外围结构,特别是防止太阳辐射穿过窗户直接进入室内,从而有效降低室内温度,达到节能的终端目标。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建筑遮阳技术已越来越趋向智能化、自动化、高有效化。二是要从构件的设计上合理处理好遮阳与隔热的问题。传统的实体构件——水平、垂直和综合遮阳与墙体相连。
建筑节能设计的几个方面:(1)总平面布置——良好的通风、日照、朝向。(2)单体方案设计——朝向、 窗墙比、外遮阳、室内通风、气流组织、外墙、颜色。当前较为的智能建筑,其外遮阳构件都是根据太阳辐射、风向等气候因素变化由电脑控制自动调节,具有相当高的气候适合水平。(3)建筑围护结构材料及构造——外墙材料 与墙体保温材料、屋面隔热保温、外门窗设计、架空楼板、楼板、地面。(4)照明节能——选择合适的照度、 采用节能产品,如节能灯、电字镇流.器等。采用节能技术。(5)空调能耗控制——空调 室温不小于26°C,采暖20~22°C;深圳地区一般建筑不考虑冬季采暖;采用新型节能设备、热能、冷量回收。
能效测评:能效测评是指对建筑能源消耗量及其用能系统效率等性能指标进行计算、检测,并给出其所处水平的活动。(4)照明节能——选择合适的照度、采用节能产品,如节能灯、电字镇流。能效测评过程按照建筑节能有关标准和技术要求,对建筑物的能效水平进行核查、计算,必要时进行检测,评定其相应等级的活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按照建筑能效测评结果,对建筑物能效水平,以信息标识的形式进行明示的活动。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