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燃烧试验:电缆应经受GB12666.2DZ---1所规定的燃烧试验局部放电实验:1.5U0放电量不大于20PC介质损耗角正切试验:U0时不大于0.03冲击电压试验:95°C,60KV正负极性格各10次之后,对电缆式样施加工频11KV电压,15min电缆应能经受3U,4h工频电压试验屏蔽的目的屏蔽是为了保证在有电磁干扰环境下系统的传输性能,这里的抗干扰性应包括两个方面,即抵御外来
通信电缆工程
标题
燃烧试验:电缆应经受GB12666.2DZ---1所规定的燃烧试验局部放电实验:1.5U0放电量不大于20PC介质损耗角正切试验:U0时不大于0.03冲击电压试验:95°C,60KV正负极性格各10次之后,对电缆式样施加工频11KV电压,15min电缆应能经受3U,4h工频电压试验屏蔽的目的屏蔽是为了保证在有电磁干扰环境下系统的传输性能,这里的抗干扰性应包括两个方面,即抵御外来电磁干扰的能力以及系统本身向外辐射电磁干扰的能力。理论上讲,在线缆和连接件外表包上一层金属材料屏蔽层,可以有效地滤除不必要的电磁波(这也是绝大多数屏蔽系统采用的方法),然而,这种方法的有效程度到底如何呢?对于屏蔽系统而言,单单有了一层金属屏蔽层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必须将屏蔽层完全良好地接地,这样才能把干扰电流有效地导入大地。但是,实际施工时,屏蔽系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困难:由于屏蔽系统对接地的苛刻要求,极容易造成接地不良,比如接地电阻过大、接地电位不均衡等,这样在传输系统的某两点间便会产生电位差,进而产生金属屏蔽层上的电流,造成屏蔽层不连续,破坏其完整性。这时,屏蔽层本身已经成为一个很大的干扰源,因而导致其性能反而远不如非屏蔽系统。屏蔽线在高频传输时,需要两端接地,这样更有可能在屏蔽层上产生电位差。由此可见,屏蔽系统本身的要求,恰恰构成保证其性能的很大障碍.一个完整的屏蔽系统要求处处屏蔽,一旦有任何一点的屏蔽不能满足要求,都势必会影响到系统的整体传输性能。可是,市场上还很少有网络集线器或计算机本身拥有屏蔽支持,所以很难实现整个传输链路的屏蔽。
屏蔽电缆的屏蔽层接地屏蔽层接地通常采用两种方式来处理:屏蔽层单端接地和屏蔽层双端接地。屏蔽层单端接地是在屏蔽电缆的一端将金属屏蔽层直接接地,另一端不接地或通过保护接地。在屏蔽层单端接地情况下,非接地端的金属屏蔽层对地之间有感应电压存在,感应电压与电缆的长度成正比,但屏蔽层无电势环流通过。单端接地就是利用抑制电势电位差达到消除电磁干扰的目的。

六类是指六类非屏蔽双绞线,六类非屏蔽双绞线的各项参数都有大幅提高,带宽也扩展至250MHz或更高。六类双绞线在外形上和结构上与五类或超五类双绞线都有一定的差别,不仅增加了绝缘的十字骨架,将双绞线的四对线分别置于十字骨架的四个凹槽内,而且电缆的直径也更粗。电缆的十字骨架随长度的变化而旋转角度,将四对双绞线卡在骨架的凹槽内,保持四对双绞线的相对位置,提高电缆的平衡特性和串扰衰减。另外,保证在安装过程中电缆的平衡结构不遭到破坏。六类非屏蔽双绞线裸铜线径为0.57mm(线规为23AWG),绝缘线径为1.02mm,UTP电缆直径为6.53mm。

敷设前应按设计和实际路径计算每根电缆的长度,合理安排每盘电缆,减少电缆接头。在带电区域内敷设电缆,应有可靠的安全措施。电缆敷设时,不应损坏电缆沟、隧道、电缆井和人井的防水层。电力电缆在终端头与接头附近宜留有备用长度。绞线工序上线前进行单线直径检查,单线直径偏差必须在工艺规定范围之内;检查单线外观质量,应光洁、无油污、无严重机械损伤,铜线无严重氧化;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