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视频展播,请点击播放视频作者:无锡拓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工件是不变形的刚体,抛光盘是能按工件加工面形状变形的弹性体。这时可以忽略介于两者之间的磨粒与加工液的厚度和形状变化,认为工件与抛光盘间贴紧;当工件尺寸大于抛光盘半径,或偏心距过大时,工件会露出抛光盘,既有一部分表面不能与抛光盘始终接触;当研磨或抛光过程中,工件材料平行度误差超出允许范围时就需要对其平行度进行修正。
直径19以下不锈钢管内抛加工公司
企业视频展播,请点击播放
视频作者:无锡拓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工件是不变形的刚体,抛光盘是能按工件加工面形状变形的弹性体。这时可以忽略介于两者之间的磨粒与加工液的厚度和形状变化,认为工件与抛光盘间贴紧;当工件尺寸大于抛光盘半径,或偏心距过大时,工件会露出抛光盘,既有一部分表面不能与抛光盘始终接触;当研磨或抛光过程中,工件材料平行度误差超出允许范围时就需要对其平行度进行修正。抛光时,高速扭转的抛光轮(圆周速率在20米/秒以上)压向工件,使磨料对工件外面发生滚压和微量切削,从而获得光明的加工外面,外面粗拙度一样平常可达Ra0。 在平面抛光机的镜面抛光加工工序中,可以认为工件的去除量主要是由磨削路径的长度决定的,因此直接控制工件表面的磨削路径长度能够更加准确控制工件的去除量。
西汉时期的青铜镜镜面加工技术更是负有盛名,在《淮南子》中有所描述。以上所有这些表面整平、抛光都是先用简单的具有一定粗糙度的工具与被整平物体互相摩擦达到整平的目的,然后用较细的砂粒或柔软具有韧性的纤维物并配以磨料摩擦进一步达到光亮(抛光)的目的。如宋代已有广泛用氧化铁作为磨料的抛光技术,这种技术要比国外早数百年。在生产不锈钢铸件的时候,奥氏体不锈钢的稳定性、加工变形量、加工方法等都有可能影响其转变为马氏体不锈钢。这就是早使用的表面抛光技术,也就是至今仍在使用的机械抛光技术的原形。随后,人们发现将研磨材料做成圆盘形平板或将研磨材料的粒子装在圆盘或带子上使其运转,并将被整平抛光表面放在上面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平整和光亮度,并且可以节省人力。随着机电业的发展,这种方法后发展成为现代的各种形式的机械抛光技术。
敏化现象。不锈钢因含有Cr在表面形成氧化铬薄膜,失去化学活性,称为钝化状态,但奥氏体系若经过475~850℃温度范围时,C会与Cr结合生成碳化铬(Cr23C6)析出在晶体边界,因此晶界附近的Cr含量大减,成为贫Cr区。这时需要预行磨光,用磨光轮、磨光带沾磨光膏进行磨削,分粗磨、中磨和精磨。此时,其耐腐蚀性会降低,对腐蚀环境特别敏感,故称为敏化现象。敏化现象在氧化酸的使用环境容易腐蚀,此外还有焊接热影响区和热间弯曲加工区。其防治方法有:
a) 在475~850℃温度范围升降时,迅速通过,让Cr没有足够的时间和C结合,无法析出碳化铬。
b) 对已经发生敏化现象的不锈钢施以高温固溶化处理,加热至足以使碳化铬分解的温度(1040~1150℃),然后急速冷却,使碳化铬来不及析出。
c) 选用低碳型不锈钢加入304L、304LN、316L、316LN、316J1L、317L、317LN,使Cr无法与C结合。一般C含量在0.05%以下,焊接便不会产生晶界腐蚀,但须特别注意清洁,避免油污等含C物质的污染。毛刺会严重影响后续制管,所以在纵剪分条时一定要控制毛刺的大小。在含氢氧酸的混合酸中使用,C含量在0.03%以下。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