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氯化铝在对做水处理药剂使用时,跟它的混凝剂的凝聚机理是有很多关系的,而其凝聚机理与溶液的PH值有关,因而水的碱度也就成为了影响凝聚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也会影响药剂的效果。 水质情况根据水中的碱度和悬浮物含量,大致可分为以下4种处理类型: 1、悬浮物含量高而碱度低 加入混凝剂后,系统PH 2、悬浮物含量及碱度均高 当碱度高,以致加入混凝剂后PH值仍达7.
饮用水级聚合氯化铝厂商
聚合氯化铝在对做水处理药剂使用时,跟它的混凝剂的凝聚机理是有很多关系的,而其凝聚机理与溶液的PH值有关,因而水的碱度也就成为了影响凝聚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也会影响药剂的效果。
水质情况根据水中的碱度和悬浮物含量,大致可分为以下4种处理类型:
1、悬浮物含量高而碱度低
加入混凝剂后,系统PH<7,此时水解产物主要带正电荷,可通过吸附与电中和来完成凝聚。对Al(Ⅲ)较好的PH值应在6-7之间;对Fe(Ⅲ)则在5-7之间。
2、悬浮物含量及碱度均高
当碱度高,以致加入混凝剂后PH值仍达7.5或7.5以上时,混凝剂的水解产物主要带负电,不能用吸附和电中和来达到凝聚,此时一般采用沉析物网捕的方法,需投加足量的混凝剂,或采用聚合氯化铝等也可获得较好效果。
3、悬浮物含量低而碱度高
此时,混凝剂的水解产物主要带有负电荷,故采用沉析网捕法达到混凝。用于混凝剂投加量与悬浮物浓度成反比,因而常需投加助凝剂(如活化硅酸、粘土颗粒等),以增大原水的胶体颗粒浓度,相应减少混凝剂投加量。
4、悬浮物含量与碱度均低
这是很难处理的一种情况。此时,聚合氯化铝混凝剂可形成带正电荷的水解产物,但因悬浮颗粒浓度太低,碰撞聚集的机会少,难以达到有效的凝聚。此时往往采用增加碱度或悬浮物浓度致浊的方法,使其转化为其他类型的水进行处理。
悬浮颗粒含量对絮凝、凝聚阶段均有影响。因此,在使用聚合氯化铝时,一定要主要悬浮颗粒含量的多少,从而确定好使用比例和使用量,获得更好的效果。
盐基度,一般引起聚合氯化铝形态多变的基本成分是OH根离子,衡量聚合氯化铝中OH离子的指标叫盐基度,通常把盐基度还定义成聚合氯化铝分子中OH与Al量的百分比,一般盐基度要在40-90%以内。盐基度小,混凝效果就不好,在这里要说明一点,饮水级的产品盐基度需要控制在50,而工业级产品盐基度在80%左右。
PAC的不溶物,也算是溶解度。工业级的一般溶解度在99%,也就是说有大概1%的水不溶物,而饮水级的溶解度在99.8%以上,也就是说有不到0.2%的水不溶物。
聚合氯化铝的选择先要了解他的特性,其次明白自己实际所需,这样才能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到合适的净水产品。

分析步骤
称取8.0-8.5g液体试样或2.8-3.0g固体试样,至0.0002g,加水溶解,全部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移液管移取20mL,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2mL溶液(4. 2.2.1),煮沸1min.冷却后加入20mL四二钠溶液(4.2.2.2),再用钠缓冲溶液(4.2.2. 3)调节H约为3(用精密DH试纸检验),煮沸2min。冷却后加入10mL钠缓冲溶液(4.2.2.3)和2~4滴二橙指示液(4.2.2.7),用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4.2.2. 6)滴定至溶液由淡黄色变为微红色即为终点。
厂家在进行生产时也会对聚合氯化铝进行含量的测定,以确保产品的质量能够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另外还需要提醒用户在选择产品时,一定要找正规厂家,确保产量以及使用效果。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