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0有关基本生命支持(BLS),对使用自动体外除颤(AED)做了重要的更改,其措施和要求:
(1)院前早期除颤(求救EMS后5分钟内完成电除颤)。
(2)参加急救人员应有计划接受急救培训,并有责任实施CPR,在有除颤器情况下,有权行电除颤。
(3)院内除颤:
(1)早期除颤的能力被认为,在医院各及都装备有除颤器,所有医务人员都受过急救技术培训。
进口飞利浦电池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0有关基本生命支持(BLS),对使用自动体外除颤(AED)做了重要的更改,其措施和要求:
(1)院前早期除颤(求救EMS后5分钟内完成电除颤)。
(2)参加急救人员应有计划接受急救培训,并有责任实施CPR,在有除颤器情况下,有权行电除颤。
(3)院内除颤:
(1)早期除颤的能力被认为,在医院各及都装备有除颤器,所有医务人员都受过急救技术培训。
(2)现场急救人员行早期电除颤的目标是,在医院任何地方或救护车内发生的心脏骤停,从发病至电除颤的时间限在3分钟内。
(3)院内复苏反应时间必须经纠正后记录的除颤时间才被认为是可靠的。
普及公众除颤(PAD)的依据:
1)心脏骤停发生频率是以5年内可使用1次AED为合理依据(预计心脏骤停发生率为1人次/1000人/年)。
2)EMS急救人员在接到求救后5分钟内到达现场并行电除颤很难保证,如果在社区培训非人员,并配备一定的设备,则可能实现这一目标。经培训的人员可具备以下能力:担任社区的现场救助人员;能够判断是否发生心脏骤停;尽快求助EMS系统(如急救电话):实施心肺复苏(CPR);安全地连接和实施AED。
3)有责任开展BLS救助人员有:、消防队员、保安人员、运动员领队、船员以及客机乘务人员(称为级救助人员),他们应该接受CPR和使用AED的培训;第二级救助人员是在工作现场或公共场所的公众,应学习掌握这2项技术;第三级救助人员(高危人群的家人或朋友)也应学习掌握这2项技术。后两级救助人员掌握救生技术不作为责任要求。
社区/家庭的AED布置才能终完善心脏骤停解决方案
早在2020年,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就公布《深圳市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其中基础版医疗部分提出,家庭应常备急救包。在扩充版的应急工具中,提出要备有AED。 2020年,广东省应急管理厅起草的《广东省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中,“救命神器”AED也出现。
为提高校园应急救护能力,应配备校园急救设施设备,有条件的试点学校逐步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教育,培训教职员工及学生。
1发文:各类学校加快配置AED
早在今年5月7日,和红十字会总会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红十字会和门要积极推广在学校配备急救箱、AED等急救设备,推进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普及,加大教职员工救护培训力度。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