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磷化技术起步较晚,但经过多年的发展与不懈努力,在磷化技术的配方、工作机理等方面亦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技术含量较高、难度较大的表面处理技术仍然采用国际产品。一般采用强碱性脱脂剂、进行酸洗的工件都应进行表面调整。表面调整剂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含有草酸的表调剂,主要由草酸、表面活性剂、络合剂等组成;另一类是含有胶体钛的表调剂。提高耐蚀性。磷化膜虽薄,但由于它是一层非金属
金属表面磷化处理
我国的磷化技术起步较晚,但经过多年的发展与不懈努力,在磷化技术的配方、工作机理等方面亦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技术含量较高、难度较大的表面处理技术仍然采用国际产品。一般采用强碱性脱脂剂、进行酸洗的工件都应进行表面调整。表面调整剂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含有草酸的表调剂,主要由草酸、表面活性剂、络合剂等组成;另一类是含有胶体钛的表调剂。提高耐蚀性。磷化膜虽薄,但由于它是一层非金属的不导电隔离层,能使金属工件表面的导体转变为不良导体,抑制金属工件表面微电池的形成,进而有效阻止涂膜的腐蚀。

特别是涂漆前打底用磷化还要求作表面调整,使金属表面具备一定的“活性”,才能获得均匀、细致、密实的磷化膜,达到提高漆膜附着力和耐腐蚀性的要求。因此,磷化前处理是获得高质量磷化膜的基础。磷化处理温度为35~55℃。低温磷化成膜的动力主要依靠促进剂,形成的磷化膜薄而致密,光滑平整,综合成本较低,是目前涂装底层处理的主要技术。如果硫酸中含有时,应加入 0.1~0.2 g/L硫酸钠将去除。磷酸酸洗一般使用浓度为10%~40%,处理温度可从常温到80 ℃,不会产生Cl-、SO42-腐蚀性残留物,但成本较高,酸洗速度较慢。也可采用盐酸-硫酸混合酸、磷酸-柠檬酸混合酸。

提供清洁表面。磷化膜只有在无油污和无锈层的金属工件表面才能生长,因此,经过磷化处理的金属工件,可以提供清洁、均匀、无油脂和无锈蚀的表面。表面调整是指采用机械或化学等手段,使金属表面改变微观状态,增加磷化晶核的数量,使工件表面活性均一化,进而形成细致密实的磷化膜,以及提高磷化速度。防护用磷化膜 用于钢铁件耐蚀防护处理。磷化膜类型可用锌系、锰系。膜单位面积质量为10-40 g/m2。磷化后涂防锈油、防锈脂、防锈蜡等。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