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棒熔炼过程要对铝液进行变质处理,变质处理在精炼前进行,铝液从熔化炉转入转浇包前,在炉底加入变质剂,以合金的方式加入,不直接加入变质元素,常用铝锶合金杆作为变质剂。Sr 为长效变质剂,变质时间可持续 6~8 h,使得粗大片状硅细化,成为细小组织,进一步改善机械性能,这种变质效果比在熔炼炉里加入进行变质效果好,可以减少烧损。
旋转喷粉精炼效果比较好,但容易堵塞
定制铝棒
铝棒熔炼过程要对铝液进行变质处理,变质处理在精炼前进行,铝液从熔化炉转入转浇包前,在炉底加入变质剂,以合金的方式加入,不直接加入变质元素,常用铝锶合金杆作为变质剂。Sr 为长效变质剂,变质时间可持续 6~8 h,使得粗大片状硅细化,成为细小组织,进一步改善机械性能,这种变质效果比在熔炼炉里加入进行变质效果好,可以减少烧损。
旋转喷粉精炼效果比较好,但容易堵塞石墨转子,生产中多采用通入干燥惰性气体或者高纯度氮气进行精炼,气体接到法兰盘上,法兰盘在电机带动下开始转动,石墨转子随着法兰盘一起转动,转速为 400~600 r/min,惰性气体(气)流量控制在15~25 L/min,氮气为 20~40 L/min,压力(0.4±0.1)MPa。操作过程先打开气阀,然后缓慢下降除气机,直到除气机石墨转子与转浇包炉底距离为 100~150 mm,后开起电机,开始除气精炼,精炼时间为 10~20 min。为了避免铝液由于石墨转子高速旋转产生漩涡,在石墨转子的一侧或者两侧安放阻流板,减少旋转过程铝液紊流。
固溶处理后的铝合金,在室温或某一温度下放置时,发生时效过程。此过程实质上是第二相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沉淀的过程。这种过程是通过成型和长大进行的,是一种扩散型的固态相变。它依下列顺序进行:a过→G.P区→θ’’相→θ’相→θ相 影响时效强化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时效是按一定顺序进行的,强化效果受以下因素影响。
(1) 时效温度。固定时效时间,对同一成分的合金而言,时效温度与时效强化效果(硬度)之间关系。在某一时效温度时,能获得硬化效果,这个温度称为时效温度。不同成分的合金获得时效强化效果的时效温度是不同的。统计表明,时效温度与合金熔点之间存在如下关系:T0 = (0.5 – 0.6)T
锭坯加热过程中,含Fe金属间化合物的构成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加热温度,计算平衡相α-Al8Fe2Si为经570℃2小时保温后6063合金仅存的相,但在540℃及更低的温度下发现了一个以上的金属间化合物。
使用未均匀化处理铝棒虽然会导致产品T5状态下硬度、抗拉强度和无凹痕碰撞能的降低,但仍可达到合金机械性能。当加热条件接近与常规的均匀化处理,其性能达到高值。使用未均匀化处理的锭坯T5状态下的带凹痕碰撞能和T6状态的抗拉性能有不利的影响。而其对挤压性能的影响有待进一步量化。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