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换热器是典型的热管由管壳、吸液芯和端盖组成,将管内抽成1.3×(10-1~10-4)Pa的负压后充以适量的工作液体,使紧贴管内壁的吸液芯毛细多孔材料中充满液体后加以密封。管的一端为蒸发段(加热段),另一端为冷凝段(冷却段),根据应用需要在两段中间可布置绝热段。容积式换热器主要由贮水罐体、换热盘管管束、热媒进出口、冷热水进出口及各种仪表和安全阀接口等组成。当
碳化硅降膜蒸发器价格低
热管换热器是典型的热管由管壳、吸液芯和端盖组成,将管内抽成1.3×(10-1~10-4)Pa的负压后充以适量的工作液体,使紧贴管内壁的吸液芯毛细多孔材料中充满液体后加以密封。管的一端为蒸发段(加热段),另一端为冷凝段(冷却段),根据应用需要在两段中间可布置绝热段。容积式换热器主要由贮水罐体、换热盘管管束、热媒进出口、冷热水进出口及各种仪表和安全阀接口等组成。当热管的一端受热时毛纫芯中的液体蒸发汽化,蒸汽在微小的压差下流向另一端放出热量凝结成液体,液体再沿多孔材料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蒸发段。如此循环不己,热量由热管的一端传至另—端。如果你装的不是板式换热器是把铜管盘在桶里面换热要注意:1、你是集中供热还是自己家的壁挂炉供热,集中供热要知道供热压力很高,如果对你的换热器的强度没有把握必须把供热水放在铜管里,否则一旦漏水就麻烦大了。2、铜管的长度肯定不够需要计算铜管的外表面及达到1平米才行。3、建议你买个板式换热器,不和漏水也可以满足你需要的热水温度,也有叫过水热的。
换热器效率的物理意义可以理解为以换热器冷、热两侧zui大理论换热热流量max为基础(如工艺气进口和循环水进口焓差)计算实际换热热流量,并在此基础上的变化率。要想知道换热器的加热方式,首先我们要了解水蒸气加热方法都有哪些分类。在一定系统负荷范围内,换热器冷、热两侧进口的工艺条件一般是固定的,即max固定。因此,一旦换热器出现诸如结垢、内漏、管子堵塞等异常情况,即实际换热热流量发生了变化,则值将反映出相应的变化;反之,如果对出现问题的换热器进行化学清洗、堵漏或疏通后,值则将呈现相反的变化。
(1)结垢垢层增加了换热器热阻,降低了总传热速率,换热量下降,值下降;在对该换热设备更换或者进行化学清洗之后,垢层热阻显著降低,值有明显提高,如101-C更换新管束及化学清洗后、102-C更换新管束及化学清洗后。
(2)内漏若换热器管壳两侧分别为液态和气态,则传热速率主要取决于气侧的对流传热系数,若换热器产生内漏,液态侧工艺介质漏入气态侧工艺介质内时,将会提高气态侧对流传热系数,同时提高实际换热热流量,此时值呈现出增大的趋势,气侧进口加锅炉给水或提高水碳比操作的情况亦为此类情况。2、板式换热的换热面积是可以进行调整的,而且调整的方法比较简单。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管程清洗方便,管程可以分成多程,壳程也可以分成双程,规格范围广,故在工程上广泛应用。这种换热器一般采用的材料是碳化硅陶瓷,在换热过程当中具有较高温度的烟气集中在管外,而被加热了的空气则集中在管内,两者是呈现错流分布的。壳程清洗困难,对于较脏或有腐蚀性的介质不宜采用。当膨胀之差较大时,可在壳体上设置膨胀节,以减少因管、壳程温差而产生的热应力。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特点是:
1、旁路渗流较小;
2、锻件使用较少,造价低;
3、无内漏;
4、传热面积比浮头式换热器大20%~30%.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缺点是:
1、壳体和管壁的温差较大,壳体和管子壁温差t≤50℃,当t≥50℃时必须在壳体上设置膨胀节;
2、易产生温差力,管板与管头之间易产生温差应力而损坏;
3、壳程无法机械清洗;
换热器在余热回收和热力系统中是广泛使用的设备,为了获得zui佳经济效益,就要牵涉到换热器优化设计。管子、管板、外壳这三个器件的连接一般都是刚性的,在这组管道的内部和外部分别会有不同的温度的液体流动。利用换热器虽然可以回收热能,但增加投资和运行费用,对换热器的优化设计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大家所公认的zui好方法,较多的作法是采用前述的效率一传热单元数(E-NTU)法。 换热器介质的温度取决于工艺条件,尽管我们希望传热温压较大而提高传热强度,但介质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出现结垢、沉淀、结晶等现象,反而使传热恶化。同时介质温度的选择对壁面材料的选用及热补偿要求都有影响,一味追求率经济上并不合算,为此可参考如下数据。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