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土笋冻”zui早的书面记载,是清代周亮工所著的《闽小记》,书中提到:“予在闽常食土笋冻,味甚鲜异,但闻其生于海滨,形类蚯蚓,终不识作何状。”
“土笋冻”制法简单,将海边挖来的土笋放在清水中,使其吐清泥沙,再放到案板上,开膛破肚,去内脏后清洗干净。而后放入清水熬煮,烧开后即可关火,此时汤汁里已有了胶质层,只需要将其装进小酒盏内,放入冰箱冷却,即制成了。
漳州土笋冻加工厂
关于“土笋冻”zui早的书面记载,是清代周亮工所著的《闽小记》,书中提到:“予在闽常食土笋冻,味甚鲜异,但闻其生于海滨,形类蚯蚓,终不识作何状。”
“土笋冻”制法简单,将海边挖来的土笋放在清水中,使其吐清泥沙,再放到案板上,开膛破肚,去内脏后清洗干净。而后放入清水熬煮,烧开后即可关火,此时汤汁里已有了胶质层,只需要将其装进小酒盏内,放入冰箱冷却,即制成了。
土笋冻是笋做的?
土笋冻,外地人单听名字常以为是笋做的,其实“土笋”不是笋,也根本不是植物,而是一条条形似小蚯蚓的环节小动物,学名叫“星虫”,生长在江河入海处咸淡水交汇处的滩涂。它外形粗陋。颜色黑褐,粗者如手指,细者如稻茎,约有拇指长短,还拖着一条长有一两寸、细如火柴梗、伸缩自如的“尾巴”。因为这种小虫子状如圆筒笋,滋味比山上的冬笋还好,所以闽南沿海一带称之为“土笋”。
星虫含有胶质,土笋冻就是用它加工而成的冻品。
土笋冻350年前已是名小吃
这是民间流传的一种说法,关于土笋的文字记载,则可追溯到明代。明代《闽中海错疏》、明末谢肇淛《五杂俎》、清代周亮工所著《闽小记》等均有记载。周亮工 1658年的《闽小记》一文记载:“予在闽常食土笋冻,味甚鲜异,但闻其生于海滨,形类蚯蚓,终不识作何状。”如此说来,350年前土笋冻就已是十分盛行 的市井小吃,周亮工也成为到目前为止发现的zui早述及“土笋冻”一词的人。
(作者: 来源:)